金沙博彩

武环复〔2017〕10号 A 对市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第20170115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时间:2017-08-29 09:51 来源: 澳门金沙娱乐城

近年来,武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大力实施拥抱蓝天行动,空气质量持续好转。2016年,我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37天,同比增加45天,优良率达到64.8%;重度污染天气6天,同比减少13天;PM10、PM2.5年均浓度同比分别下降11.5%、18.6%。尽管空气质量得到较大幅度改善,但是总体水平仍然不高,面临的形势仍然非常严峻。您对我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提出的5点建议,非常贴切我市当前的实际,对我市改善空气质量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针对您提出的建议,我局会同各会办单位逐条分析,认真落实办理工作,有效促进了我市空气质量的改善。今年1-6月,我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122天,同比增加10天,优良率达到67.4%,PM10、PM2.5平均浓度同比分别下降4.0%、12.1%。所提建议的具体办理落实情况如下。

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

今年1月,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陈一新在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要建设生态化大武汉,实现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大幅增加;2月,万勇市长作政府工作报告,继续将“改善空气质量”作为为民办“十件实事”之一,提出了“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67%”的工作目标。今年上半年,万勇市长、**副市长多次对我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做出重要批示;市政府先后多次组织市政府常务会议、市环委会全会、市环委会工作会议等,研究、部署、推进全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副市长先后多次到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市环境监测中心等现场调研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为提高各区人民政府对改善空气质量工作的思想认识,今年4月**副市长召集各区人民政府分管领导,就大气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工作进行了专题培训。

二、强化综合管控、精准治霾

一是健全市区联动、部门协同机制。市委、市政府于2015年制定出台了《武汉市环境保护管理职责规定》,明确了市区、部门的环境保护职责。市政府每年制定拥抱蓝天行动方案,今年4月,市政府印发《武汉市2017年拥抱蓝天行动方案》,将30条、76项具体措施任务分解落实到各区和有关部门。另外,我市制定《武汉市拥抱蓝天行动2017年度考核评价办法》,印发《市环委会关于下达2017年空气质量优良率考核目标的通知》,明确各区年度PM10、PM2.5和空气质量优良率等空气质量改善目标,每半月对各区空气质量改善情况进行通报,每月进行考核排名,市考评办也将PM10、PM2.5年均浓度下降目标纳入各区绩效目标管理考核范围,有力地强化了属地管理主体责任。市区联动、部门协同的工作体制机制基本形成。

二是强化法律、经济和政策支撑。强化法制支撑,2015年我市出台了《武汉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条例》,强化了机动车排气污染法制支撑。今年,我市将《武汉市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列入年度政府规章计划,目前已完成调研和初稿拟订工作。强化政策支持和资金引导,近年来在推进大气污染物重点减排工程建设、燃煤锅炉综合整治、企业清洁生产、黄标车淘汰、充电设施建设、新能源汽车推广、餐饮油烟污染治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等大气污染防治重点领域,积极出台优惠政策,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有效带动企业和社会投资,有力推动了各项工作开展;积极通过财政政策促进印刷企业开展绿色认证,市政府采购办在招投标监管过程中,明确要求政府采购印刷服务鼓励优先选择取得绿色印刷认证的企业。

三是充分汇聚社会机构力量。近年来,为完善大气污染防治督查、核查工作机制,我局采用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形式,充分发掘、运用社会专业机构力量为我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服务,持续开展大气污染防治督查,及时发现、督促整改大气污染问题;对我市燃煤锅炉整治、干洗行业整治、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等专项大气污染减排工作开展现场核查,核算各项工作减排效益,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提供专业技术支撑。同时,持续关注网络平台等渠道,收集市民群众投诉、反映的各类大气污染问题线索,并及时进行督办整改。

四是积极推进精准、科学治霾。空气污染治理不能一蹴而就,必须有针对性、有策略地持续开展治理。为此,我市积极借鉴发达国家以及国内先进城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经验,逐步有序推进我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2014-2015年,我市组织开展了全市大气污染源解析工作,2015年12月源解析研究成果通过了国家环境保护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组织的联合论证,为我市有针对性地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提供支撑。2016年,我市委托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编制了《武汉市“十三五”拥抱蓝天专项规划》,邀请中国工程院郝吉明院士等专家进行了评审,2017年2月经市政府批复后印发实施,该项规划出台为我市“十三五”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开展提供了科学指导。根据我市大气污染源解析成果以及“十三五”规划,我市每年制定出台年度实施方案,明确年度工作重点,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大气污染减排工作。

另外,我局持续开展对空气质量变化情况的分析,及时掌握全市空气污染变化趋势、特征,召开分析调度会。针对上半年尤其是4-5月以来的扬尘污染较重的问题,及时督促各区和城建、城管等部门加大扬尘管控尤其是夜间时段的扬尘管控力度;针对5月以来臭氧污染程度明显上升的问题,制定出台了夏秋季空气污染特别是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管控措施,力争减轻臭氧污染程度。

三、严格监督执法管理

一是加大督政工作力度。强化改善空气质量绩效目标管理,各区人民政府对辖区空气质量负总责。以质量为核心,持续加强空气质量改善目标进展情况的调度,2017年2月对5个区空气质量问题进行预警提示,6月对6个区1-5月空气质量改善进展滞后的问题实施预警。加强日常督查督办,今年1-6月,我市共对731个大气污染问题下发353份督办通知,对大气污染问题督办整改情况进行跟踪,对整改落实情况每半月定期进行通报。强化日常工作调度,建立分管副市长、各区分管区长以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微信工作群,每日及时对空气质量变化和空气污染问题应对管控工作进行调度,对应对管控工作不力的及时在全市进行通报。

二是加大督企工作力度。加大工业企业环境监管执法力度,从今年6月开始,借鉴生态环境部在京津冀开展的大气污染强化督查,我局组织各区环保系统成立督查组,分3轮对全市各区开展大气污染强化督查。开展企业环境行为信用评价,将企业履行环保法律法规情况纳入信用评价范围。强化建设工地扬尘管控,今年1-6月全市建管部门共下达限期整改单743份,责令停工32起,处罚54起,罚款金额21.7万元,对8个工地的参建单位进行公开曝光,约谈9家参建单位。加强渣土运输执法监管,创新“线上+线下”联动执法模式,发现处置路面污染1250次,城管、交管部门联合查扣渣土车1956台次,封停违规工地987个次,共处罚款521.18万元。另外,从今年6月开始,我市在长江日报设立“谁在污染我们的空气”曝光专栏,已连续曝光4批次包括拆除工地扬尘、混凝土搅拌站扬尘、道路扬尘和露天喷涂污染等大气污染问题。目前,基本形成了严管重罚的高压态势。

四、加大控尘降尘力度

落实工地扬尘监管责任,市城建管理部门与各区建设局、相关建设投资平台公司签订责任状、目标责任书,传导压力、落实责任。强化扬尘管理技术支撑,在建设工地、道路和混凝土搅拌站建设工地扬尘在线监控系统200余套,对4402辆渣土运输车安装监控设备,落实渣土运输车密闭措施,通过技术手段提升各类扬尘管控能力;提升工地扬尘治理水平,累计在280个工地,通过安装设置围挡式喷淋、便道式喷淋、结构附着式喷淋、塔吊式高空喷淋、风动式雾炮等各类喷淋设施310台套,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工地扬尘污染程度。加强道路清洗保洁,推行机械化清扫,全市城区主次干道机械化清扫率达到90%以上。强化扬尘管控工作考核,建立工地扬尘第三方考评制度,考评结果纳入“大城管”、“大环保”考核范围;加强对渣土运输企业考核,每月公布考核结果,对月度考核排名前五名和后五名的运输企业进行媒体公告,接受社会监督,考核结果与企业资质年检挂钩,对考核不达标的责令整改,整改不达标的坚决退出运输市场。

加强农作物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巡查等手段,加强农作物秸秆露天焚烧监督管理;大力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2016年市区财政共投入资金4180万元,引导综合利用农作物秸秆218.2万吨,综合利用率达到91.2%。2017年上半年,综合利用率进一步提升,达到92%。

五、调整优化能源结构

一是严格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全市禁止新建燃煤发电机组,原则上不再新建燃煤锅炉;按照《武汉市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我市2017年要削减煤炭消费总量100万吨。二是提升油品质量,2017年1月1日开始,我市已全面供应国五车用汽柴油。三是增加天然气供应。目前,我市正在按照“6线2环2点1张网”规划布局,开展天然气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已多次与中石油、中石化等上游供气方联系争取支持,大力推进武汉—宜昌线管道建设,为接入中石油西三线及中石化新粤浙线奠定基础。四是积极发展新能源。目前共建成并网超过120兆瓦的以分布式光伏发电为主的光伏发电项目,加大外购水电引进力度,加大生物质能源及农村太阳能利用工作。五是加快特高压、超高压变电站项目建设。特高压项目已报送国家发改委待核准后即可开工建设,超高压江南、江北项目正在稳步推进。

六、落实污染应急管理

为加强重污染天气应急管理,市政府于2016年3月制定出台了《武汉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明确了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启动的条件、程序,预警发布、解除的责任单位等。同时,我市拥抱蓝天行动方案也制定了相关措施,在空气污染没有达到应急响应条件下,根据污染程度,采取暂停工地土方施工作业、渣土出土运输作业,加强道路清扫保洁等措施,减轻空气污染程度,今年1-6月我市已先后6次实施相应的空气污染临时管控措施。在近年来的重污染天气情况下,如今年5月上旬出现的严重沙尘天气,我市均按照应急预案要求做好应急响应工作,充分发挥“武汉环保全媒体矩阵”的集中宣传优势,通过网络、电视、报纸、微博、电台、微信公众号等新闻媒体,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同时密切关注空气污染变化动态,加密公开发布空气污染变化动态信息、污染原因分析以及市政府组织采取的应对管控措施,及时发布权威信息,正确引导社会舆论,保障公众知情权。

七、加强环保宣传教育

通过各类新闻媒体,持续、广泛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宣传,加强对改善空气质量工作的通报力度。5月9日,市空气质量办组织有关市直部门、相关区政府,召集20余家国家、省、市新闻媒体单位,召开拥抱蓝天行动新闻媒体座谈会,主动对我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进行广泛宣传,听取新闻媒体单位对我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建议和意见。2017年上半年,新闻媒体采访集中报道我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15次。借助“壹品道”、长江日报融媒体、头条号和各类门户网站影响力,采用网络直播方式,及时传递环保工作时讯。通过组织开展武汉环保世纪行暨纪念世界环境日系列宣传活动、组织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以及青少年环境大赛、环境知识竞赛活动、印发绿色生活手册等方式,不断加大环保知识的科普宣传,提升市民群众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市民自觉践行绿色生活方式。

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任重道远,使命光荣。下一阶段,我局将会同相关部门一道,继续认真落实《武汉市2017年拥抱蓝天行动方案》以及《武汉市“十三五”拥抱蓝天专项规划》提出的重点工作任务,将您提出的5条建议进一步落到实处,确保全市改善空气质量工作取得实效,使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多的蓝天白云,为建设生态化大武汉做出更大贡献。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已阅 0  打印   关闭 
bet365中文 太阳城娱乐 威尼斯人博彩 永利体育 澳门新葡京娱乐 IM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