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华、高亮、王丹莉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强对村湾和城市个体诊所产生的医疗废物的监管力度的建议》已收悉,非常感谢您对我市医疗废物管理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我局认真研究了此建议,现答复如下:
一、构建医疗废物收运处置体系
疫情发生前,武汉汉氏环保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汉氏公司)是我市唯一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项目运营单位,设计处置能力50吨/日,配备有24台医疗废物转运车辆。疫情发生后,面对医疗废物快速增长的严峻形势,我市坚持专业处置为根本、协同处置为兜底,打通应急协同处置渠道,强力提升应急处置能力至超过265吨/日以上。2020年1月20日至12月31日,我市累计安全处置医疗废物约2.95万吨。
疫情进入常态化防控时期,我市加快补齐医疗废物收集处置设施短板,持续推进千子山医疗废物处理厂项目等项目建设,优化收集转运体系,试行医疗废物分区收集处置。截至目前,我市具备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能力110吨/日,其中汉氏公司50吨/日,武汉环境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千子山医疗废物处理厂项目60吨/日;另有后备应急协同能力180吨/日(危险废物焚烧企业协同处置能力80吨/日,生活垃圾焚烧协同处置能力100吨/日),基本满足我市医疗废物处置需要,并为未来医疗废物处置量的增加提供了保障。运营中的医疗废物运输车辆44台(汉氏公司24台,千子山医疗废物处理厂项目20台),汉氏公司医疗废物转运能力提升项目完成后预计将增加医疗废物转运桶3000个、运输车辆24台。
二、推进医疗废物集中收集处置全覆盖
针对村卫生室、个体诊所等小型医疗机构点多面广,规模较小的情况,为加强医疗废物收运处置监管,区卫生健康部门组织采取分区划片管理,依托已建成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设立“中转点”,采取“就近集中、转运收集”的医疗废物收集转运模式,辐射周边小型医疗机构,集中收集统一上交医疗废物处置单位。据统计,全市15个区共设立了97个中转点,覆盖了村卫生室、个体诊所在内的3687家医疗废物产生单位。该模式适当减轻处置单位对小型医疗机构医疗废物收集的成本和困难,确保了小型医疗机构医疗废物得到安全处置,未发生一起因医疗废物引起的二次污染事件,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三、强化医疗废物日常监管
(一)强化监督执法。一是持续督促各医疗机构落实医疗废物管理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医疗废物管理规章制度,规范医疗机构内废弃物分类收集、处置流程,加强医疗废物综合治理。二是将医疗机构纳入日常监管执法以及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督查考核工作,不断扩大范围,持续打击医疗废物非法处置、医疗废物混入生活垃圾等违法行为。三是2018、2019年,联合卫生健康部门连续组织开展医疗废物管理工作专项督导检查,建立常态化联合监管机制。四是2020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医疗废物专项整治行动,排查580余家医疗机构(覆盖423家定级医院),对发现的问题要求医疗机构对照标准找差距、查隐患,及时整改到位。
(二)推进信息化建设。开发医疗机构医疗废物智能转运系统、“医废通”APP等智能化系统,督促医疗机构准确填报数据,及时掌握医疗废物产生、贮存、转运情况,提升医疗废物信息化管理水平。
(三)加强教育培训。一是要求各级医疗机构加强院内管理人员医疗废物管理相关培训,明确岗位职责,确保工作人员熟悉和掌握医疗废物管理规定。二是组织对全市二级以下医疗机构开展医疗废物管理专项培训,近年来累计培训超过600余人次,增强依法管理医疗废物的意识。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加大监管力度,落实主体责任。持续开展医疗废物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坚持日常监管和疫情常态化防控有机结合,持续加强对医疗机构、医疗废物处置单位监督检查力度,将医疗废物暂存间、处置设施等作为日常环境执法监管的重点,督促企业落实管理主体责任,积极防范二次传染事件。二是强化应急能力,完善物资储备。督促有关单位做好平战结合,完善内部管控,加强人员安全防护和环境消杀工作,扎实做好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工作,并组织做好应急物资储备以及人员备勤,确保医疗废物的及时收集和无害化处置。三是健全长效机制,补齐短板弱项。持续推进医疗废物运输、处置能力建设,完善基层医疗机构医疗废物处置工作长效机制,加强部门间信息交流和工作协同机制;开展医疗废物管理地方法规、标准制定,配合开展医疗废物处置收费价格调整等工作,落实各部门职责,构建系统完备的医疗废物管理法律体系以及医疗废物联防联控体系。
澳门金沙娱乐城
2021年6月29日
分管领导:任宪友 联系电话:85807098
经 办 人:胡伟桐 联系电话:85806335
邮政编码:430015
走访代表情况说明
2021年6月25日,我局工作人员电话联系王华代表,经沟通,通过网络答复提案办理情况,王华代表对我局的答复表示满意。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