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博彩

2002年武汉市环境状况公报

发布时间:2006-11-08 00:00 来源: 金沙博彩
索 引 号: 731074791/2020-816859 分     类: 政务公开
发布机构: 金沙博彩 成文日期: 2006-11-08 00:00
文   号: 发布日期: 2006-11-08 00:00
效力状态: 有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一条关于"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发布环境状况公报"之规定,现将2002年武汉市环境状况公报如下:
 
一、环境质量现状
 
    (一)水环境   
 
 1、地表水环境质量
 
    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按功能区类别,以24项监测指标评价,我市主要水体环境质量保持稳定。
 
(1)河流
 
    Ⅲ类水体中,长江武汉段、汉江武汉段、金水河、滠水、倒水、举水、青山港水质达到Ⅲ类标准;东荆河除石油类超标外,其它指标均达标。
 
    Ⅴ类水体中,府河除总磷、氨氮、石油类超标外,其它指标均达标。
 
(2)湖泊
 
    Ⅱ类水体中,梁子湖、斧头湖、鲁湖水质达到Ⅱ类标准;木兰湖除总氮超标外,其它指标均达标。
 
    Ⅲ类水体中,后官湖、汤逊湖、涨渡湖除总磷超标外,其它指标均达标;黄家湖、严东湖除总磷、总氮超标外,其他指标均达标;后湖除总氮、化学需氧量超标外,其它指标均达标;青菱湖除氨氮、总磷、总氮超标外,其它指标均达标;竹子湖除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氨氮、总氮超标外,其它指标均达标;金银湖除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总氮超标外,其它指标均达标;严西湖除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总氮、石油类超标外,其它指标均达标;东西湖除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总氮、挥发酚超标外,其它指标均达标;三角湖除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总磷、总氮、石油类、化学需氧量超标外,其它指标均达标;龙阳湖除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总氮、氨氮、总磷、化学需氧量超标外,其它指标均达标;东湖除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总氮、石油类、粪大肠菌群、化学需氧量超标外,其它指标均达标。
 
    Ⅳ类水体中,杨春湖除总氮超标外,其它指标均达标;南湖除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总氮超标外,其它指标均达标;墨水湖除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总磷、总氮、氨氮、化学需氧量超标外,其它指标均达标;沙湖除高锰酸盐指数、总磷、总氮、氨氮、生化需氧量、挥发酚、化学需氧量超标外,其它指标均达标;其他小型湖泊主要是总磷、总氮等指标超标。
 
    Ⅴ类水体中,北湖(青山)除石油类超标外,其它指标均达标。
 
    由于大量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直接入湖,致使我市主城区和近郊湖泊均呈富营养化状态。
 
2、污染物排放和处理
 
    2002年,全市废水排放量71189.72万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34975.72万吨,占废水排放总量的49.13%;生活污水排放量36214万吨,占废水排放量的50.87%,生活污水排放量仍超过工业废水排放量。排放的工业废水中,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分别为:六价铬3.01吨,氨氮1731.96吨,化学需氧量55190.69吨。全市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2.01%,比上年增加1.82个百分点。工业重复用水率68.40%,与上年基本持平。重点污染企业拥有工业废水处理设施284台(套),正常运行率100%。
 
3、饮用水源水质
 
    2002年,全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97.21%,比上年增加4.47个百分点。
 
 
 
(二)空气环境   
 
1、城区环境空气质量
 
    2002年继续向社会公开发布环境空气质量日报和环境空气质量预报。空气质量日报结果是:全市空气污染指数达到和好于二级的天数占全年天数的61.37%,空气污染指数年平均值为98,首次下降到100以下。
 
    我市城区5个自动监测站监测数据显示:2002年城区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年日平均值为131微克/立方米,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59-96)中的二级标准;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年日平均值分别为40微克/立方米、50微克/立方米,符合国家二级标准。城区降尘年月平均值为13.95吨/平方公里?月,比上年上升1.33吨/平方公里?月。
 
    2002年,城区酸雨样品出现频率为21.7%,城区降水PH年均值为5.20,降水中PH最小值为3.64。
 
2、污染物排放及处理
 
    2002年,全市工业废气排放总量2234.91亿标立方米,较上年增加284.78亿标立方米,其中,燃烧过程排放的废气1012.78亿标立方米,生产工艺过程排放的废气1222.13亿标立方米。全市二氧化硫排放总量12.4万吨,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11.63万吨,比上年减少0.09万吨,二氧化硫去除率19.71%。全市烟尘排放总量6.04万吨,其中工业烟尘排放量5.91万吨,比上年减少0.18万吨,工业烟尘去除率95.59%。全市工业粉尘排放量2.22万吨,比上年减少0.35万吨,工业粉尘去除率97.64%。全市重点污染企业拥有工业废气处理设施965台(套),其中脱硫效率达到40%以上的脱硫设施有15台(套)。
 
3、汽车尾气排放情况
 
    2002年,全市汽车在用数164150辆,汽车年检数151697辆,达标数146832辆,年检达标率89.45%。汽车路(抽)检总数7737辆,路(抽)检达标率81.59%。
 
 
 
(三)声环境   
 
2002年,我市声环境质量有所改善,但交通噪声和施工噪声污染仍然比较突出。
 
1、区域环境噪声
 
    2002年,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为54.9分贝(A),比上年上升0.2分贝(A)。声源构成:生活噪声源66.2%,交通噪声源16.2%,工业噪声源7.1%,其他噪声源10.5%。交通噪声、工业噪声、生活噪声分别比上年下降了2.2分贝(A)、0.1分贝(A)、2.5分贝(A),其他噪声比上年上升了1.3分贝(A)。生活在60分贝(A)以下的人口占网格总人口的88.9%,覆盖面积190平方公里,占网格总面积的90.5%。
 
2、交通干线噪声
 
    2002年,城市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为70.7分贝(A),比上年上升0.1分贝(A)。189个监测路段中,超标路段长度占道路总长度的69.55%。全市交通干道平均车流量为2224辆/小时。
 
 
 
(四)固体废物排放及处理   
 
1、工业固体废物
 
    2002年,全市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640.81万吨,综合利用量565.51万吨(含综合利用往年贮存量39.37万吨),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92.37%。工业固体废物处置量34.54万吨,排放量1.67万吨。
 
2、生活垃圾
 
    2002年,市区生活垃圾产生量172.72万吨,垃圾清运率100%,垃圾无害化处理量160.13万吨。
 
 
 
(五)生态环境   
 
    2002年末实有耕地面积215千公顷,全年减少耕地面积1.1千公顷。全市森林覆盖率16.12%。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4.51%。全市有自然保护区1个,面积66.67平方公里;风景名胜区5个,面积338.93平方公里;森林公园6个,面积89.48平方公里。全市有野生动物品种80多个,其中鸟类品种60多个,多数分布于木兰湖和沉湖地区。
 
 
 
 
 
二、2002年环保工程与成效
 
    (一)实施环境综合整治,改善人居环境
 
    加强煤烟污染治理,改造、拆除内环线内2蒸吨以下燃煤锅炉130台,人口密集区域内的空气污染负荷有所减轻;加强油烟污染治理,成功创建了12条餐饮业油烟噪声达标街,122家餐饮企业和江汉路步行街周边区域87家餐饮企业达到环保要求;重点治理机动车尾气污染,对公交、运输和出租车辆的尾气污染予以整治,抽测机动车7737台,抽测达标率81.59%;加强湖泊水污染治理和监督,检查湖泊周边房地产开发项目87个,查处违法开发企业12个,并把全市51个主要湖泊全部纳入监测范围;启动排污许可证管理试点,占全市污染负荷80%以上企业率先实行排污许可证管理,97家工业企业建设了在线监控设施;严格控制“高考”期间噪声污染,保证了高考的顺利进行;加强危险废物环境管理,调查危险废物产生单位256家,安全处置剧毒化学品近13吨。
 
 
 
    (二)实施园林绿化工程,优化城市生态环境
 
    2002年是全面启动“绿色武汉”行动计划的第一年,全年新建绿地总面积253.8万平方米,植树107.5万株,垂直绿化10.05万米。实施了汉口江滩、桥口体育广场、龟山、蛇山等一批重点绿化工程,建成了南干渠、湖北剧院等20余处城市游园,新、改、扩建了金银湖、堤角公园等11个城市公园,全市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分别达到29.31%、34.51%和8.24平方米。
 
    完成了全市生态环境状况调查,东西湖区被批准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新沟镇被命名为国家环境优美镇,东流港牧业园建成能力5万吨/年的畜禽粪便处理设施;
 
    实施了环城森林生态工程、退耕还林、绿色通道等重大工程,大力构筑我市绿色生态屏障。完成国家的退耕还林工程8万亩;完成绿色通道工程植树565.92万株,折合造林面积2.5万亩;完成人工造林13.11万亩,四旁植树1014.2万株,封山育林10.52万亩。完成了环城森林生态工程10公里试验段建设。
 
    (三)实施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功能
 
    大力推进道路黑色化工程,提高道路设施水平,投资1.979亿元,完成了洪山广场、长江大桥、洪山路、东湖路、沿江大道、机场路、关山一路、武珞路、徐东路、三阳路等路段加铺沥青工程,共建高等级黑色道路23.3公里,面积68.4万平方米。同时对红钢街、商家巷、复兴村、建荣村等40余条街巷泥巴路进行了硬化,改善了市民出行条件。
 
    完成汉口江滩防洪及环境综合整治一期工程建设,形成了14万平方米的休闲绿化长廊,使之成为了一条气势恢弘的具有滨江景观特色、树茂荫浓的生态绿化特色、开敞舒适的亲水休闲特色的风光带。
 
    二妃山垃圾处理场建设工程进展顺利,第一填埋区初步形成,污水处理区已经建成,初步具备垃圾处理条件;汉阳锅顶山垃圾焚烧发电厂建设已通过国家审批立项,将为我市垃圾处理建设开辟一条新的途径。“川气入汉”工程进展顺利,现已开工建设。
 
    世行贷款的沙湖、二郎庙、龙王嘴城市污水处理厂建成并部分投入试运行,全市已形成53万吨/日城市污水处理能力.
 
 
 
武汉市环境保护局
 
二00三年五月

【 打印 】 【 扫一扫 】
【 收藏 】
文件下载:
皇冠博彩 澳门新葡京博彩 IM体育 365bet(中文)官方网站 皇冠博彩 沙巴体育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