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731074791/2020-817721 | 分     类: | 政务公开 |
---|---|---|---|
发布机构: | 金沙博彩 | 成文日期: | 2011-03-17 10:51 |
文   号: | 无 | 发布日期: | 2011-03-17 10:51 |
效力状态: | 有效 |
武环〔2011〕16号 签发人:夏喜平
关于实施2010年中央财政主要污染物减排专项资金重金属环境监测能力建设方案的报告
省环保厅:
根据《关于转发环保部《关于印发〈2010年中央财政主要污染物减排专项资金环境监测项目建设方案〉的通知》的通知》(鄂环办[2011]41号)的要求,我局在重金属监测能力建设项目中参照环保部所提出仪器设备主要技术指标及参数要求的基础上,按照所配仪器设备参数“只高不低”的原则,制定了调整方案。具体调整方案见附件。
特此报告
附件:武汉市2010年中央财政主要污染物减排专项资金重金属监测能力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二○一一年三月十六日
附件
武汉市2010年中央财政主要污染物减排专项
资金重金属监测能力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一、建设目标
在现有装备的基础上,根据重金属监测的实际需要,“配精、配强、配齐”相关重金属监测设备,大力提升武汉市环境监测中心站重金属监测能力,具备对重金属排放企业的废水、废气、厂界无组织排放、以及周边一定区域内的环境空气、地表水、饮用水源地、土壤、底泥等开展监测的能力。
二、建设依据
(一)《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国发〔2005〕39号)。
(二)《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国发〔2007〕37号)。
(三)《国家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十一五”规划》(发改投资〔2008〕639号)。
(四)《中央财政主要污染物减排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建〔2007〕112号)。
(五)《中央财政主要污染物减排专项资金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环发〔2007〕67号)。
(六)《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环境保护部等部门关于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9〕61号)。
(七)《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建设纲要(2010-2020年)》(环发〔2009〕156号)。
(八)《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规划(2010-2015年)》。
(九)《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监测办法》(国发〔2007〕36号)。
(十)《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及其补充标准等。
(十一)《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1993)、《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十二)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环境质量监测网地表水监测断面》(环发〔2003〕3号)。
(十三)《关于印发〈2010年全国环境监测工作要点〉的通知》(环办〔2010〕1号)。
(十四)《2010年全国重金属监测能力建设仪器设备配置指南》。
三、背景及现状
我市是国家老工业基地市,拥有全国著名的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华电青山热电有限公司、石油化工厂、水泥厂和重型铸锻厂等大型企业,一些中、小型热电厂、水泥制品厂和钢厂、电池厂、硫酸厂、造纸厂等分布于武汉三镇。这些重要排放源排放的废水以及粉尘和烟尘中不同程度的含有重金属成份。长江、汉江武汉段上游造纸、制革、机械加工、汽车制造、橡胶、建材、冶金等产业的迅猛发展,使长江、汉江也存在重金属污染隐患。
根据国家环境保护部有关文件精神和我市环境质量监测年度工作计划的有关要求,武汉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已开展多年重金属监测工作,监测项目覆盖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基本项目和补充项目以及《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重金属指标。但由于缺乏必要的仪器设备,武汉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尚不具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特定项目中的重金属指标监测能力。由于仪器设备的限制,武汉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对土壤中汞、铅等重金属之外的指标无法开展监测。目前,我市所有环境空气和水质自动监测系统以及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均没有重金属自动监测设备。
四、建设内容
全省2010年中央财政主要污染物减排专项资金重金属监测能力建设项目,拟为武汉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安排仪器设备8台(套),其中监测采样专用车1台、地表水重金属自动监测仪1套。根据省环保厅办公室鄂环办[2011]41号文件的要求,现将重复配置的仪器设备(ICP-MS(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单价为130万元/台)在重金属环境监测仪器设备中进行调整。调整后的重金属监测能力建设内容见下表。
武汉市重金属监测能力建设项目配置仪器设备一览表
仪器名称 |
建设地点 |
仪器数量(台) |
参考单价(万元) |
预算金额 (万元) |
采购执行单位 | |
底泥采样器 |
武汉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
1 |
1 |
1 |
武汉市环保局 | |
2 |
全自动石墨消解系统 |
武汉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
1 |
35 |
35 |
武汉市环保局 |
3 |
便携式X射线荧光测定仪 |
武汉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
1 |
45 |
45 |
武汉市环保局 |
4 |
自动热脱附仪 |
武汉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
1 |
45 |
45 |
武汉市环保局 |
5 |
自动索氏浸提仪 |
武汉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
1 |
25 |
25 |
武汉市环保局 |
6 |
连续流动注射分析仪 |
武汉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
1 |
39 |
39 |
武汉市环保局 |
7 |
真空冷冻干燥机 |
武汉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
1 |
10 |
10 |
武汉市环保局 |
8 |
ICP自动进样器 |
武汉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
1 |
6 |
6 |
武汉市环保局 |
9 |
原子吸收光谱仪 |
武汉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
1 |
53 |
53 |
武汉市环保局 |
10 |
监测采样专用车 |
武汉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
1 |
20 |
20 |
湖北省环保厅 |
预算总额(万元) |
279 |
| ||||
中央补助(万元) |
223 |
| ||||
地方配套(万元) |
56 |
| ||||
说明:地表水重金属自动监测仪1套(80万元/套)由湖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确定建设地点为武汉市。 |
五、武汉市重金属监测能力建设基本仪器设备主要技术指标及参数
(一)底泥采样器
1.1、设备用途:水体底泥采样。
1.2、配置要求:活塞式柱状沉积物采样器及标准配件。
1.3、技术参数:
1.3.1一次采样污泥量:≥1公斤。
1.3.2 配有工程塑料(金属分析)和不锈钢两种切割头。
1.3.3 内径≥7cm,采样厚度≥100cm(可调节采样厚度)。
1.3.4 采样管透明,允许对样本即时进行目测。
1.3.5 采样管可迅速更换清洗。
1.3.6 样品压缩率≤5%,可以保存沉积物的原始厚度和分层结构。
1.3.7 最大采样深度:5米。
(二)全自动石墨消解系统
2.1、设备用途:全自动的无机样品前处理工作站,能够集样品消解、溶剂分配等前处理工作于一体。用于自动制备ICP,ICP-MS, AAS等分析仪器上分析所需的各种样品。
2.2、配置要求:
2.2.1 全自动无机样品前处理工作站主机一台。
2.2.2 三个18位聚碳酸酯消解管支架。
2.2.3 溶剂通道:10个高精度溶剂添加通道。
2.2.4 配备密闭通风系统。
2.2.5自动酸通道清洗。
2.2.6 消解管储存架(3个)。
2.2.7汞分析专用回流盖(1000个)。
2.2.8 配套溶剂收集罐。
2.2.9 固体样品过滤头(500个)。
2.2.10 特氟隆样品消解管(80个)。
2.2.11 聚丙烯样品消解管(500个)。
2.3、技术参数;
2.3.1 工作环境温度:5℃—40℃;湿度:10%—80%;电源:220V,50Hz。
2.3.2 外形尺寸:小于100cm×85cm×60cm(长×宽×高)。
2.3.3 每次同时处理样品数量:大于50个,体积不小于50ml。
2.3.4 样品管材质:采用镀特氟隆层设计,避免酸腐蚀带来的污染。
2.3.5 加热板块:石墨镀特氟隆层。
2.3.6 控温范围:室温—180℃。
2.3.7 温度均一性:±0.5℃,样品间的极限温差为±1.5℃。
2.3.8 控制模式:彩色触摸屏控制器,无需外接电脑控制。控制器内预设了七个无机消解的EPA的程序。控制器可自行设定的程序包括,消解时间、温度、升温速率、冷却系统及试剂添加顺序等。
2.3.9 内置程序:符合相关标准的多个可供选择的消解程序,并且程序可以自定义。
2.3.10 数据输出:所有数据可通过外置的USB接口直接输出。
2.3.11 溶剂通道:拥有10个溶剂通道,可添加10种不同的消解用酸,可满足实验室汞分析及痕量元素分析的需求。
2.3.12 试剂添加精度:≤2%。
2.3.13 拥有2个以上消解模块,一次消解过程中可运行几种不同的程序。
2.3.14 加酸速率:同时对6个不同样品进行加酸操作。
3.15 密闭设计:抽拉式密闭门设计,无任何酸雾排出,无需外置通风橱。
2.3.16 排风强度:自带通风橱,排风速率达到250CMF。
2.3.17 空气净化:具有HEPA过滤系统,持续地对进入系统的空气进行过滤净化,确保消解过程无污染。
2.3.18 酸通道清洗:加酸后系统自动进行去离子水清洗。
2.3.19 样品冷却:样品架自动升降进行冷却。
2.3.20 温度监控:内置温度探针,自动进行温度校正。
2.3.21 操作软件:全自动无机样品前处理工作站专用软件。
2.3.22 自动关机设计:仪器完成程序后,可自动关闭电源。
(三)便携式X射线荧光测定仪
3.1、设备用途:土壤元素和金属含量的现场测定。
3.2、配置要求:
3.2.1 仪器主机。
3.2.2 掌上电脑PDA。
3.2.3 PDA版土壤专用测试分析软件,实现操作界面和数据的可视化。软件可免费升级。
3.2.4 手持机支架。
3.2.5 备用电池及充电适配器(交流和直流)。
3.2.6 汽车充电适配器。
3.2.7 样品杯和人工粉碎压样器。
3.2.8 手持机三防保护箱。
3.2.9 手持机安全腕带和腰带式保护套。
3.3、技术参数:
3.3.1 工作原理: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
3.3.2 检测元素:可快速测定硫(S)—铀(U)共38个元素,可同时分析多至30个元素。
3.3.3 检测对象:土壤、沉积物等固体或粉末状物质。
3.3.4 检测参数:可以检测和储存金属元素的种类、含量,检测点位的地理位置和测试时间等参数。
3.3.5 检测方式:无需样品前处理、进行非破坏性分析,短时间快速分析,现场直接分析测定。
3.3.6 数据传输与处理:仪器配套上位机软件,能够实现测试数据的可视化;检测数据可传输至电脑,实现数据的电脑存档和打印。
3.3.7 操作界面:彩色触摸屏,图形操作系统,中文操作界面。
3.3.8 仪器功率:≤25瓦(不包PDA)。
3.3.9 工作条件
3.3.9.1 工作温度:-10~40℃。
3.3.9.2 工作湿度:相对湿度<80%。
3.3.10 指标要求
3.3.10.1 重复性:RSD<4%。
3.3.10.2 准确性:±≤10%。
3.3.10.3 测量时间:≤200秒。
3.3.10.4 检出限:最低可达到1ppm。
3.3.10.5 与国家标准方法测试结果的可比性:≤10%。
3.3.10.6 X射线辐射剂量<1.0 μSv/h。
3.3.10.7 电池一次充电可连续工作6小时以上。
(四)自动热脱附仪
4.1、设备用途:主要用于气体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4.2、配置要求:
4.2.1热脱附进样器基本单元1个,50孔带电子流量控制自动热脱附进样器1个。
4.2.2其他配件:标准传输线和热脱附/ GC 接口包各一个,启动包一个。
4.3、技术参数:
4.3.1 热脱附仪主机:可与安捷伦各种型号的气相色谱仪联用,采用电子制冷和二阶热脱附流程。在不使用液体冷冻剂的情况下,电子制冷装置可将阱冷却至-40℃。气路采用电子流量控制。
4.3.2 操作界面
采用图形化设计的触屏控制界面,全中文显示。整个仪器的工作流程和运行所需的全部参数,包括分析方法的编辑,储存,调用等操作都可同一界面设定,可实时显示气路工作状态、设定值和真实值。
4.3.3管路系统
管路使用模块式设计,所有气路的关键连接和电磁阀、质量流量计集中于同一模块。在脱附前后,样品管都处于密封状态。在脱附前,系统必须能够在线自动对流路进行密封检测。在新装色谱柱后,系统能够对色谱柱安装进行检漏。具备吸附冷阱测试和反向老化功能,在分析过程中可以老化吸附管。
4.3.4气路控制
全电子流量控制,质量流量计精确控制流量,不受温度、压力变化的影响。载气和分流均是电子流量控制,且为标准配置。具有独立的电子流量模块,无需依靠其他仪器的气路控制部分。可以和任意品牌的气相色谱连接。
4.3.5样品分流
系统能够在样品管前后实现分流,分流流量可自动在0和200ml/min之间任意设定,可与小口径毛细管柱匹配。入口和出口分流的气路都是电子流量控制。
4.3.6 自动进样位数:50位。
4.3.7 样品管材料为不锈钢;样品管温度范围:50℃-400℃,最小增加值:1℃。
4.3.8 脱附时间:1-999分钟,最小增加值:0.1分钟。
4.3.9 传输线
4.3.9.1 传输线加热温度:50℃-300℃。
4.3.9.2 传输线材料:石英材料,可直接与石英毛细色谱柱相连。
4.3.10 冷阱
4.3.10.1 冷阱低温范围:-40℃-150℃,最小增加值:1℃。
4.3.10.2 冷阱高温范围:-40℃-400℃,最小增加值:1℃。
4.3.10.3 冷阱升温速率:大于等于 40℃/秒。
(五)自动索氏浸提仪
5.1 、设备用途:适于固体样品有机物分析的前处理。
5.2 、配置要求:
5.2.1 工作环境:220V±10V 50Hz。
5.2.2 外形尺寸:不大于800×500×1100mm(宽×长×高)。
5.2.3 主机:至少4个浸提位,4个冷凝单元,4个浸提腔(不小于160 ml,可以容下 35x110 mm 的套管)。
5.2.4 附件:4个溶剂杯组件(最大容积达到 150 ml),4个玻璃样品管组件(最大容积达到120 ml),1台冷却循环水机。
5.3、技术指标:
5.3.1 能使用国家标准认可的索氏标准法。同时可选4种萃取模式,索氏标准萃取、索氏热萃取、热萃取和连续萃取。
5.3.2 测量精度:相对误差RSD≤1%。
5.3.3密闭的溶剂添加和回收系统:系统密闭性好,提取溶剂可自动回收,有内置溶剂回收装置;要求试剂回收率375%。
5.3.4加热模块:采用红外加热,加热底盘最大温度400℃,能使用沸点150℃的溶剂;控温精度:±1℃;一次可同时处理4个样品,也可以单独加热每个样品。
5.3.5 具备上下两个加热件,最高加热温度:400℃。
5.3.6 具备光学阀门定位器,可以根据萃取样品量调节溶剂量。
5.3.7 具备自动保护监控功能: 冷却水监控,样品杯确认,溶剂量监控,过热保护。
5.3.8 全过程可视化,全自动操作系统,无需人工值守。
5.3.9 可通入惰性气体保护易氧化样品。
5.3.10 仪器样品接触部位均为惰性材料。
5.3.11 测量范围:可以处理0.5~50g/个。
5.3.12 没有溶剂、没有溶剂杯情况下系统自动停止工作。
5.3.13 可根据需求编程,内存中可存储不少于20种独立的程序。萃取、清洗和干燥任意组合。
(六)连续流动注射分析仪
6.1、设备用途:主要用于地表水,污染源样品总氰化物,阴离子洗涤剂,挥发酚的定量分析。
6.2、配置要求:高容量自动进样器,高精度蠕动泵,总氰化物分析模块,阴离子洗涤剂化学分析模块,双通道在线蒸馏器,冷却循环水装置,单通道数字式双光束比色计,一米长光程光度计,两年备品备件,计算机和操作软件。
6.3、技术参数:
6.3.1高容量随机自动进样器:
6.3.1.1 配备120位以上10毫升样品筐、180位以上5毫升样品筐一套。
6.3.1.2 配备双针进样和单针进样。
6.3.1.3 USB接口与计算机直接相连。
6.3.1.4 计算机软件控制取样时间、清洗时间。
6.3.1.5 计算机软件控制进样针相对样品杯的深度、左右、前后位置。
6.3.1.6 配备一套样品框。
6.3.1.7 配备双通道清洗泵。
6.3.2 高精度蠕动泵:
6.3.2.1 单台蠕动泵能容纳不少于28通道。总泵管数不少于56根。
6.3.2.2 蠕动速度和频率可以通过计算机调节,在完成测试后能自动转入间歇模式,即蠕动多少秒,停顿多少秒。
6.3.2.3 蠕动泵上配备两个空气注入阀,可以八通道空气同时注入。
6.3.2.4 蠕动泵蠕动稳定性好,保修五年。
6.3.2.5 配备自动清洗系统。
6.3.3化学分析模块:
6.3.3.1 化学分析模块为惰性玻璃圈,可显示系统内部运行情况。内径不小于2.0mm。
6.3.4 双光束数字式比色计:
6.3.4.1每一个通道采用独立的光源,不可多个通道共用一个光源,信号和参比必须是同一束光在通过同一个滤光片后分出的,计算机屏幕上显示两束光的能量百分比值。
6.3.4.2对参比光通路处理后提供样品空白自动校正。
6.3.4.3 线性范围 0-1.8A,数字精度1600万像素。
6.3.5 测试项目技术要求:
6.3.5.1 挥发酚
分析方法: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
特别要求:在线蒸馏,1米长毛细管比色池。
检测极限:0.3μg /L (0.5 ppb下有明显吸收峰)。
线性范围:0-600ppb。
6.3.5.2总氰化物
分析方法:(紫外消解)异烟酸-巴比妥酸分光光度法。
特别要求:在线蒸馏。
检测极限:1μg /L。
线性范围:0-600ppb。
6.3.5.3阴离子洗涤剂
分析方法: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
特别要求:两次在线萃取,相分离器不用每次镀膜,不可采用玻璃相分离器。
检测极限:5μg /L。
线性范围:0-4ppm。
6.3.6 系统控制、应用软件和相关资料:
6.3.6.1 中英文说明书。
6.3.6.2 控制软件有中文界面,能与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对接。
6.3.6.3控制软件保证永久免费升级。
6.3.6.4 具有自动质控图功能。
6.3.6.5 具有强制校准曲线通过原点的功能。
6.3.6.6 自动调整基线和增益。
6.3.6.7 计算机界面显示信号/参比百分比,同时证明比色计是双光束比色计。
6.3.6.8 能够在更换样品框后,系统继续测量。
6.3.7 分析速度:必须达到30个样品/小时以上,节省试剂消耗。
6.3.8 消耗品和化学试剂:
6.3.8.1两年消耗品:泵管,连接管,玻璃圈,光源等。
6.3.8.2化学试剂:所有试剂都能用国产试剂运行。
6.3.9计算机和打印机:HP-160G硬盘,2G内存,正版windows 2000/XP软件, 19寸液晶显示屏
(七)真空冷冻干燥机
7.1、设备用途:用于固体样品快速干燥。
7.2 、配置要求:
7.2.1主机1台。
7.2.2底板1个。
7.2.3铝制5层搁板1个。
7.2.4有机玻璃干燥腔1个。
7.2.5防爆膜1个。
7.2.6真空连接管1个。
7.2.7真空泵1个。
7.2.8真空传感器及连接装置1个。
7.2.9 油雾过滤器1个。
7.2.10真空释放阀,带连接管路及标准法兰接口1个。
7.2.11 橡胶阀12个。
7.2.12 250ml圆底烧瓶12个。
7.3、技术参数:
7.3.1工作条件:工作环境温度+10℃ ~ +32℃;电源230 V,AC 50 ~60 Hz;
功率0.92KVA;电流4A。
7.3.2凝冰能力:最大4kg。
7.3.3凝冰效率:最大4kg / 24h。
7.3.4冷阱容积:6.5L。
7.3.5制冷功率:370Kw。
7.3.6凝冰温度: -55℃。
7.3.7冷阱室内冷冻的搁板温度: -25℃。
7.3.8凝冰室外干燥的最大搁板面积:5层直径360 mm,500cm2,5 层直径250 mm,250 cm2。
7.3.9放置样品盘的最大搁板面积:4层直径250mm,180 cm2。
7.3.10最多独立控制的外接口:12个。
7.3.11 控制器: LD plus。
7.3.12冷凝室采用高度耐腐蚀的不锈钢材料。
(八)ICP自动进样器
8.1、设备用途:与现有的PE公司ICP OPTIMA 7000 DV配套使用,进行水质或土壤等样品的无机金属及部分无机非金属项目分析,提高进样速度和分析效率。
8.2、 配置要求:主机,进样针,157位样品盘,50ml溶液管,15ml溶液管各50支,自动冲洗组件和泵管,15ml溶液管一包500个。
8.3、技术参数:
8.3.1尺寸:460 mm x 530 mm x 378 mm。
8.3.2重量:5kg。
8.3.3 157位自动进样器。
8.3.4取样器实现X轴和Y轴同时移动,使样品转换的时间减到最少。
8.3.5内置蠕动泵进行进样毛细管的连续清洗。
8.3.6进样臂性能:
8.3.6.1 最大移动幅度:垂直 144mm,水平X轴302mm,Y轴222mm。
8.3.6.2 精度:0.1 mm ± 4%。
8.3.6.3 取样速度:相邻2个样品间,平均3秒一个。
(九)原子吸收光谱仪
9.1、设备用途:环境中金属项目的定量分析。
9.2、配置要求:原子吸收光谱仪主机一台, 整套仪器包括空气-乙炔火焰原子化系统和石墨炉原子化系统两部分,石墨炉原子化系统塞曼扣背景,火焰和石墨炉两者之间通过计算机软件实现全自动快速切换。随机配置空气压缩机、空气过滤器、非编码灯接头、铜等原装空心阴极灯,横向加热石墨管30支,计算机和操作软件。
9.3、技术参数:
9.3.1满足国家标准中金属分析的相关要求。
9.3.2仪器工作环境:室温:15~35 °C ;相对湿度:£ 80%;电压:220V AC ± 10%
9.3.3仪器整体设计:整套仪器包括空气-乙炔火焰原子化系统和石墨炉原子化系统两部分,且两者之间通过计算机软件实现全自动快速切换。
9.3.3 光学系统:
9.3.3.1 波长:190-870 nm;
9.3.3.2波长准确度:±0.2nm;
9.3.3.3光谱带宽:0.2nm、0.7nm和2.0nm;
9.3.3.4 灯光源:8灯灯架,仪器主机能自动识别元素灯,能自动设定元素测定条件 (波长、狭缝等);兼容国产高强度空心阴极元素灯和无极放电灯;
9.3.4 火焰原子化系统
9.3.4.1雾化-原子化系统安全可靠,有完整的安全连锁功能,包括水封、燃烧头识别、火焰监测、突发性断电断气保护、紧急气路切断等;
9.3.4.2雾化及原子化系统各部件拆卸方便,维护保养容易;
9.3.4.3燃烧头位置和气路流量自动优化;
9.3.4.4雾化器流量可在0.5~10ml/min之间在线调节;
9.3.5石墨炉原子化系统
9.3.5.1石墨炉加热方式为横向加热设计;
9.3.5.2温度范围:室温~2600℃;
9.3.5.3 自动进样器:最小进样增量1ml,自动进样盘样品位不少于60;
9.3.5.4配备可视反射系统用于调节进样器针和石墨管的相对位置;
9.3.6背景校正:火焰测定用氘灯背景校正法,石墨炉测定用塞曼效应背景校正法; 9.3.7检测器:采用固体检测器;
9.3.8软件功能
9.3.8.1火焰法测定时,气体流量控制及点火熄火均由软件控制;
9.3.8.2石墨炉法测定时具有系列标准稀释功能、自动浓缩功能、超标样品自动稀释与计算功能,有独立的出报告软件;
9.3.8.3软件提供各种元素的推荐测定条件,包括波长、狭缝、灯对流、原子化温度及时间等。
9.3.9数据指标
9.3.9.1火焰法:灵敏度5ppm Cu 吸光度30.60 Abs;精度RSD£ 0.26%;检出限 Cu £ 3ppb;
9.3.9.2石墨炉法:特征质量 Cd £0.5pg;精度RSD£2%;绝对检出限 Cd£0.07pg (As£2.8pg,Pb£2.1pg,Cu£0.75pg);
9.3.10附件
9.3.10.1空压机及循环冷却水装置均为原装专用;
9.3.10.2空心阴极灯和石墨管等损耗品能提供国内产品制造商。
10.1、设备用途:连续自动监测地表水中重金属
10.2、配置要求:
10.2.1监测地表水中重金属,包括Pb、Cd、Cu、As、Zn、Cr(Ⅵ)、Hg等。
10.2.2 具有与重金属检测设备配套的采水系统、配水系统、数据采集系统以及数据传输系统。
10.2.3 具有过滤器、自动进样装置、自动清洗装置、冷却水循环装置、清洁水制备装置等。
10.2.4 计算机配置符合主流机型配置。
10.2.5 激光打印机配置符合主流机型配置。
10.3、一般技术要求
10.3.1 地表水重金属自动监测仪在国内要有二个以上的成功应用案例。
10.3.2 地表水重金属自动监测仪运行使用的各种试剂与标液配方必须提供给用户。
10.3.3每个检测项目需对应一组0/4-20mA电流输出。
10.3.4 信号输入/输出(DI/DO):≥4组,并具有可扩展性。
10.3.5输出接口必须具备RS232/RS485等双向数字通讯接口;相关技术说明书应对仪器的数字接口协议作出详细描述,应能使第三方根据该技术说明书的数字接口协议描述开发接口程序。
10.3.6 供电要求:所有设备的运行交流电压必须为:220(+10%)V, 交流频率为50Hz。所有设备的电源插头必须为中国制式A9120-9085-1。
10.3.7 运行环境:设备必须在温度(5-40摄氏度)、相对湿度(最大90% )的环境下正常运行。
10.3.8 安全性要求:所有设备的噪音指数不得超过55分贝;所有电气设备电磁辐射必须通过US FCC 等级 B或EN 55022 或其他同等辐射标准的认证。
10.4、基本功能
10.4.1 应具有仪器基本参数、断电保护与自动恢复功能。
10.4.2 应具有分析周期设置功能,可根据需要任意设定监测频次。
10.4.3 应具有仪器故障自动检测与报警、异常值自动报警及试剂液位报警功能。
10.4.4 应具有断电、断水自动保护和来电、来水自动恢复功能。
10.4.5 应具有仪器历史监测数据、工作状态参数、故障报警信息的显示。
10.4.6 应具有自动清洗功能。
10.4.7 应具有定期自动校准与手动校准功能。
10.5、仪器技术参数
10.5.1 分析方法:阳极溶出伏安法。
10.5.2量程:达到或优于下面要求
10.5.2.1 铅在线分析仪:0.005~1.0 mg/L(量程可选)
10.5.2.2 镉在线分析仪:0.01~1.0 mg/L(量程可选)
10.5.2.3 铜在线分析仪: 0.01~1.0 mg/L(量程可选)
10.5.2.4 砷在线分析仪: 0.01~1.0 mg/L(量程可选)
10.5.2.5 锌在线分析仪: 0.01~2.0 mg/L(量程可选)
10.5.2.6 六价铬在线分析仪: 0.01~1.0 mg/L(量程可选)
10.5.2.7 汞在线分析仪: 0.00005~0.01 mg/L(量程可选)
10.5.3 最低检出限
10.5.3.1 铅在线分析仪:≤0.0005 mg/L
10.5.3.2 镉在线分析仪:≤0.0005 mg/L
10.5.3.3 铜在线分析仪: ≤0.005 mg/L
10.5.3.4 砷在线分析仪: ≤0.005 mg/L
10.5.3.5 锌在线分析仪: ≤0.005 mg/L
10.5.3.6 六价铬在线分析仪: ≤0.005 mg/L
10.5.3.7 汞在线分析仪: ≤0.000025 mg/L
10.5.4 响应时间:≤30min
10.5.5 零点漂移:≤±5%
10.5.6 量程漂移:≤±10%
10.5.7 重复性误差:≤±10%
10.5.8 准确性:≤±10%
10.6、系统集成要求
10.6.1 仪器需集成到现已建成运行的水质自动监测子站。
10.6.2 仪器集成需符合现有系统功能:
10.6.2.1 系统通过DI/DO接口或RS232/RS485对仪器可设定运行时间间隔。
10.6.2.2 数据自动采集、处理及传输的稳定可靠。
10.6.2.3 根据仪器对水样的要求对水样进行预处理,使其从专门的过滤装置中取样,且过滤后的水质不能改变水样的代表性。
10.6.2.4 仪器采样杯(桶)采用排空设计,不残留上次积水,保证样水的彻底更新。
10.6.2.5 管道及所有与被测介质接触的部件,必须允许清洗介质通过而不产生损坏。
10.6.2.6配水管路实现自动反冲、清洗功能,防止泥沙沉积及藻类生成。
10.6.2.7配水管路能调节各段管路中压力或流速。
10.6.2.8配水管路要求仪器设备出现故障均不会影响后端仪器的正常工作。
10.6.2.9系统工艺流程简捷,组成精简,确保系统设备能正常运行。
10.6.2.10 管线布置通畅合理,管材选择确保系统能长期有效运行。
10.6.2.11 设备采用机架式安装,布置合理美观。
10.6.2.12控制系统、采配水系统、数据采集、传输与处理系统:结合所选站点情况进行升级改造。
六、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2011年4月底前,完成项目招标采购前期工作。
第二阶段:2011年9月底前,完成项目招投标的采购实施工作,装备到位,验收完毕。
第三阶段:2011年10月底前,完成项目有关文件和台账归档工作,向湖北省环保厅申请项目验收。
七、实施工作机构、人员名单及联系方式
武汉市环境监测中心站:魏红明 027-85805889,13638608261,邮箱:hongming618@126.com
主题词:环保 监测 能力建设△ 方案 报告
武汉市环境保护局办公室 2011年3月17日印发
共印5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