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防止层层加码,要量力而行、真实可靠、保证质量。”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对把握脱贫攻坚的正确方向作出明确强调。(2月23日中国文明网)
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这是中央确定的目标,也是对人民的庄严承诺。各地实情不一,有条件的地方科学合理设定时间,自我加压,这是攻坚克难的应有作为。也有不少地方,在政绩考核的压力下稳不住神了,忽视时序节奏,一味冒进,“率先”的口号喊出去再说,“提前”的目标立起来再说;有的跟风心态、攀比心理作祟,搞突击,抢速度,在脱贫时限上比拼竞赛,搞成了脱离客观实际的“假大空”工程。因此,笔者以为,打好“脱贫攻坚仗”要“三忌”。
一忌思想上的急躁冒进。脱贫工作做得好不好、贫困群众有没有脱贫,实效是检验的标尺。犯“脱贫急躁症”,在打时间“提前量”上层层加码,看似加出了气概,加出了劲头,加出了压力和动力,实际上加出了虚、假、飘的作风问题,加出了急于求成、功亏一篑的巨大风险。从历史和现实上看,不顾客观实情、急功近利、拔苗助长,多少违背规律的“速成品”,不是以牺牲质量或成效为沉重代价?不是在适得其反中黯淡收场?
二忌行动上的华而不实。扶贫要真扶,脱贫要全脱,没有贫困人口的全部脱贫,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因此,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出真招、下苦功、出实力,“花架子”好看却不中用,“扶贫的工作队”不能来了又走,走了又来“打晃悠”,眼巴巴的乡亲贫困乡情还是“涛声依旧”。扶贫攻坚要精准,要真正做到摸清情况在基层,解决问题在现场,落实工作在实效;要团结、带领群众同吃一锅饭、同睡一张炕、同在一块干,立下“愚公志”,不脱贫不还;要千方百计、集思广益、内引外联,号准群众渴望摆脱贫困的“心脉”,刨出深陷贫困的“穷根”,找准脱贫攻坚的“方向”,选对脱贫发展的“路子”,拿出脱贫攻坚的“狠招”;为群众送政策、跑市场、拉资金、引项目、拓渠道,拳拳有劲,招招给力,实干铺起脱贫路,智慧推开致富门,这样的行动才得力,这样的脱贫攻坚才脚踏实地、取得实效。
三忌成效上的“跑偏撇腿”。“扶贫先扶志,治贫先治愚”。在广大贫困地区,常常愈是贫困,往往越是思想观念封闭,旧风陋习频仍风行,文化教育落后,卫生医疗基本条件恶化等如影随形。我们的“脱贫攻坚”仗是要取得全面“完胜”,就要求我们干部群众注重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与易风移俗的文明创建相结合,与改变当地落后文化生活面貌相结合,既要重点突破,又要均衡发展、全面推进,两手都要硬,发展不“跑偏”。不能“富了物质,穷了精神”,“钱包鼓了,脑子空了”,这样的脱贫才不会返贫,这样的“全面的富足”才是“全面小康”的应有之义。
民步康衢,廉风过处春风暖;党施善策,国梦圆时家梦香。回望过去,我们的精准扶贫工作已经取得了可喜的阶段性成果;展望未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就脱贫攻坚的讲话精神,从思想上、行动上、成效上提高认识、把握“精准”的精髓,防范好“三忌”,稳打稳扎,就一定能取得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徐传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