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甸区全国第二次污染源普查工作在紧张的节奏中有序推进,期间经历了一些曲折和反复,也走过了一些和不少兄弟区县一样走过的弯路,但终究还是顺利完成了上级规定的阶段性任务,有一些经验和体会值得分享。
命令就是任务,必须毫不犹豫坚决执行上级工作要求。污染源普查是一项自上而下逐级部署落实的系统性工程,普查的每一个环节都紧密衔接、环环相扣,各级普查机构的每一项具体任务都是这项庞大的系统工程的必不可少的一环,任何一环节出了问题,必将影响整体工作的成效。这意味着下级普查机构必须坚决服从上级决策部署,一切行动听从指挥。但计划始终赶不上变化,由于一些客观原因的存在,上级既定的工作计划出现了些许变动,导致基层部分工作的反复,例如在清查阶段,一开始并未要求GPS坐标定位,后来又要求入户采集坐标;又如在入户调查阶段,由于国家软件系统下发过晚,普查员在第一次入户填表后还需二次入户采集坐标等。对此,一些同志产生了抱怨和质疑,甚至在接下来工作中对上级提出的要求持犹豫和观望的态度,担心工作反复,浪费了不少宝贵时间,影响了整体工作进度。命令就是任务,工作早晚得做,早一分钟行动,就多一份主动。因此,在后期的普查工作中,基层普查机构要坚决克服这种犹豫不决、等待观望的消极工作态度,对上级提出的要求要一分钟都不能犹豫、一刻钟都不能耽误、第一时间不折不扣坚决执行,为完成任务争取时间,赢得主动。
态度决定一切,基层普查机构必须认真履行主体责任。各级普查机构是区域普查工作的责任主体,上级全部普查决策部署都要靠基层普查机构逐一推动落实。然而在具体实践之中,由于第三方机构的广泛参与,一些基层普查机构出现了当“甩手掌柜”、“传声筒”的迹象,将普查工作完全甩手给第三方公司,对本地区普查工作不闻不问,既不研究自身普查工作形势,也不协调解决三方公司入户调查困难,造成了工作的混乱,必须坚决纠正。基层普查机构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使命感,端正态度,履职尽责,以身作则,确保本地区普查工作高质高效完成;要发挥好政府部门统筹协调优势,广泛调动资源,切实为第三方机构普查人员解决上门难、入户难、索要佐证材料难等问题;要加强对第三方机构普查工作监督检查,建立入户调查质量管理体系和数据溯源制度,督促第三方公司严格按合同履行责任。
人是最大的变量,一线普查队伍素质决定数据整体质量。“路线决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普查工作亦是如此,每一家企业、每一个污染源都得靠普查人员一家一家入户填表,普查各项工作要求和技术路线已经明确,决定数据质量的核心因素就是广大普查员和指导员能力素质。在具体实践中,一些机构为了抢进度、赶时间,不管普查人员业务素质高低,拉来就用,匆忙上阵,慌忙入户,结果导致数据质量参差不齐,需要多次反复入户,既给普查对象增添了不必要的麻烦,也影响整体工作效率。普查机构和第三方公司要始终把队伍素质作为质量控制的核心环节,加强对普查队伍业务培训,提升人员素质,统一工作流程和标准;要知人善任,因事用人,因企用人,善于发挥“头雁效应”,把行业典型、工艺复杂,排污量大的污染源交给那些环评经验丰富、心思细密、责任心强的普查员,形成行业报表模板,让其他普查员对照填报,既节约时间,又保证质量;要加强普查人员之间经验交流,对特殊疑难问题,要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形成最优解决方案。
污染源普查十年一次,参与其中,应感荣幸。二污普工作目前仍在路上,前方道阻且长。精雕细琢,终得精品,各级普查机构和广大普查人员要像雕琢璞玉一样,不厌其烦,不觉其累,对照报表技术规范,反复审核修改,不断提升数据质量,以质量过硬的普查数据,为二污普工作画上圆满的句号。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