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博彩

当前位置:首页>环境新闻

2024年度市级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八)江汉区菱角湖

发布时间:2025-07-30 09:36 来源: 金沙博彩

导读

我市持续深入开展污染防治攻坚和美丽武汉建设,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核心,巩固深化碧水保卫战成果,全面推进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为全面挖掘优质公众生态产品,强化美丽河湖示范引领作用,现开展2024年度市级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展示。

江汉区菱角湖

江汉区菱角湖文化历史悠久,古时为襄河古道、沼泽之地,泛称后湖,因清末筑张公堤,截断清水源头,逐渐干涸,形成湖塘、洼地,是古后湖遗存湖塘之一。上世纪 80 年代以前,以盛产菱角而得名“菱角湖”,是武汉市内少有的天然湖泊之一,水域面积0.09平方公里,岸线长度1.62公里。

一、突出问题

菱角湖作为城市内湖,在城市化进程中面临一系列生态环境和治理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水污染问题。因菱角湖不与长江、汉水等水体相连,其湖泊来水由雨水、周边浅表地下水等水系补充水源。周边道路、餐饮油污、垃圾等随雨水冲刷入湖,增加氮磷负荷,易引发富营养化。二是生态系统退化问题。硬质驳岸和过往治理破坏了自然植被,导致水体自净能力下降鱼类、底栖动物种类减少,生态链不完整,可能引发藻类爆发。三是景观与功能缺陷问题。部分岸线为硬质垂直驳岸,缺乏自然过渡带,市民休憩体验较差。环湖步道、照明、休憩设施老化,部分区域存在破损或安全隐患。景观设计同质化,未充分体现江汉区历史和地域文化。

二、主要做法

江汉区投入和管理两手抓,近年来,启动菱角湖水体提质和人工湿地及周边改造工程,投资500余万元对湖泊驳岸和水体进行整治;采取“控源截污+生态修复+精细管理+公众共治”的综合模式,推动菱角湖从“景观湖”向“健康生态系统”转型。

1.治理水体,改善水质

一是截污控源。完善周边污水管网建设,杜绝污水直排入湖。排查并整治雨污混流问题,推进初期雨水收集处理。二是清淤疏浚。定期清理湖底淤泥,减少内源污染,防止富营养化。三是水质净化。投放微生物制剂和水生植物(如沉水植物、浮叶植物)净化水质。构建人工湿地和生态浮岛,提升水体自净能力。

2.修复生态系统

一是恢复水生植被。种植芦苇、菖蒲等本土植物,构建“水下森林”,为鱼类和鸟类提供栖息地。二是生态护岸改造。替换硬质驳岸为生态缓坡,采用透水材料,增强岸线渗透性。建设滨水植被缓冲带,减少面源污染入湖。三是生物多样性保护。投放滤食性鱼类控制藻类,引入底栖动物完善生态链。

3.提升景观与休闲功能

一是建设滨湖绿道。环湖铺设步行道和自行车道,增设休憩设施,提升市民亲水体验。二是推广景观绿化。搭配乔木、灌木和花卉,打造四季有景的滨湖景观带。三是推进文化融合。结合江汉区历史人文元素,设计景观小品和科普展板。

4.推行精细化与长效管理

一是实施动态监测。定期采样,适时掌握PH值、溶解氧、氨氮等指标。二是搭建管理平台。共享水文、气象、水环境等数据,实时预警和快速响应。三是推行公众参与机制。开展环保宣传,组织志愿者参与巡湖、清洁活动。建立“湖长制”,明确责任主体,接受社会监督。

三、治理成效

菱角湖作为城市中心的重要湖泊,江汉区通过连续多年系统的“治理+管护”等综合治理,已将其从黑臭水体转变为城市生态亮点,且兼具生态与休闲功能,体现了武汉市“一湖一策”的精准策略。主要成效:生态环境显著提升,生态修复成效明显,“水下森林”基本形成,水体透明度由修复前50cm提升至120cm。水质状况持续改善,从Ⅳ类水体转向Ⅲ类水体,并持续稳定在Ⅲ类。生物多样性恢复,鱼类和鸟类种群增加,如白鹭、小䴙䴘等水鸟频繁现身,部分水域重现本土鱼虾。景观提升与便民设施更加完善配套。菱角湖公园拆除部分围墙,让街景和公园融为一体,打造自由时刻篮球场、森林泵道、专业滑板轮滑三大专业“极致运动公园”场地,形成一座活力运动型半开放公园街区,与武汉中心书城商圈无缝对接,成为市民健身热门场所和生活圈、绿地服务圈、文体圈等活力交汇点。

四、经验启示

菱角湖的治理实践说明,城市湖泊是“生态体检镜”与“民生幸福池”的双重载体,发挥其功能不仅依赖工程建设,更需制度创新(跨部门协作机制)和社会创新(公众参与文化培育),未来城市湖泊治理应朝着“生态健康、服务人居、赋能城市”的三维目标持续探索,让城市内湖真正成为经济发展的高品质空间。

江汉区菱角湖治理后图片展示

1.治理后的生态

2.治理后的全景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已阅 0  打印   关闭 
皇冠体育 买球app BG真人 bet365 世界杯下注 博彩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