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子湖,这片镶嵌在荆楚大地上的“蓝宝石”,是湖北省第二大淡水湖,也是武汉都市圈重要的生态屏障与战略备用水源地。多年来,湖北省始终把梁子湖生态保护摆在突出位置,统筹四市力量、创新治理机制、深耕修复实践,从“一湖之治”到“流域共治”,从“水质管控”到“生态焕活”,持续书写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篇章。
协同攻坚:打破壁垒织密 “护湖网”
“以前沿湖有些养殖场,污水直排的情况时有发生,现在不仅场不见了,岸边还种上了绿植,湖水看着都清亮些。”家住鄂州梁子湖畔的村民,道出了这些年身边的变化。这背后,是湖北打破行政壁垒、凝聚四市合力的系统性治理实践。
作为跨武汉、鄂州、黄石、咸宁四市的湖泊,梁子湖的保护从来不是 “一城之事”。湖北率先建立梁子湖流域联防联控联治机制,四市定期召开生态环境联席会议,签订保护框架协议,让 “各自为战” 变成 “协同作战”。从联合执法巡查到跨区域检察协作,从生态补偿机制落地到河湖长制全覆盖,一张覆盖 “岸、水、湖、人” 的保护网络逐步织密。
在鄂州,“官方湖长 + 民间湖长”的创新模式让护湖力量延伸到基层 —— 党员护水队、“湖小青”“湖嫂” 等志愿团体活跃在湖边,定期清理垃圾、巡查排口;在武汉,梁子湖水质异常 48 小时处理反馈机制高效运转,确保污染问题早发现、早处置;在咸宁,高桥河作为梁子湖主要入湖河流,其流域治理与鄂州形成联动,共同削减入湖污染物负荷。
不仅如此,湖北还成立梁子湖生态环境保护法庭,统一管辖四市破坏湖泊生态的案件,以司法力量为湖泊筑牢 “防护墙”;创新 “河湖长 + 检察长” 机制,累计办理生态保护案件 11 件,让制度刚性成为护湖常态。如今,沿着梁子湖 162 公里湖岸线行走,“共护一湖清水” 已成为四市干部群众的共识与行动。
系统修复:让 “水下森林” 重现生机
近日,武汉大学梁子湖生态站科研人员欣喜地发现,在梁子湖生态站实验区清澈水域中,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粗梗水蕨重现身影。粗梗水蕨对生存环境要求极为严苛,仅能存活于清澈洁净、流动性良好的淡水环境中,被誉为“水质哨兵”。
“今年1月至7月,梁子湖水质一直保持在Ⅲ类,呈现持续向好趋势。”生态站科研人员于海澔博士介绍,这是继2023年发现珍稀的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水车前之后,梁子湖生态站实验区发现的又一“国保植物”。
梁子湖曾因围网养殖、工业污染等问题,面临水生植物衰退、水体自净能力下降的困境。为让湖泊 “重焕青春”,湖北坚持 “科学治湖、生态修复”,从源头控污到湖内修复,打出一套 “组合拳”。
在岸上,湖北严守“三条红线”——严禁挖山、严禁填湖、严禁违建,全面退出梁子湖周边一般性工业,关停 “散乱污”企业240余家;推进农村 “厕所革命”,梁子湖区农村无害化厕所普及率达94.89%;建成集镇污水处理厂和村湾污水处理站,让“不让一滴污水直排入湖”从口号变为现实。沿湖100米范围内的养殖区域全部清退,取而代之的是生态缓冲带与环湖水源涵养林,12万亩绿植如绿色屏障,守护着湖泊的生态安全。
在水中,“以草净水”成为梁子湖生态修复的“关键一招”。针对沉水植物衰退问题,鄂州创新实施“围网种草”模式,在湖区种植苦草、菹草等水生植物2万余亩,重建“水下森林”;武汉以梁子湖为试点,开展水生生态系统调查监测,为修复方案提供科学支撑。同时,湖北委托科研院所编制鱼类调控方案,调整滤食性鱼类比例,发挥“以鱼抑藻、以鱼净水”的生态功能,让湖泊生态系统逐步恢复平衡。
如今,梁子湖的水质正稳步向好——武汉水域常年保持Ⅲ类以上,鄂州水域大部分时段达到Ⅲ类,部分时段提升至Ⅱ类;武汉大学梁子湖生态站的实验池里,高密度中华桃花水母重现,成为水质改善的“活指标”。这些变化,正是湖北久久为功推进生态修复的生动注脚。
绿色转型:生态红利惠及民生
“以前靠打鱼为生,现在开起了渔家乐,游客来了不仅能吃螃蟹,还能体验采摘、骑行,收入比以前翻了好几倍。”这是梁子岛居民的生活变迁,更是梁子湖生态价值转化的缩影。湖北在守护生态的同时,积极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路径,让生态红利实实在在惠及百姓。
依托梁子湖的湖光山色与田园风光,湖北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将梁子湖区打造成武汉都市圈的“后花园”。如今,沿湖已建成2个4A级景区、4个3A级景区,打造出“菊黄蟹肥 乡村野趣”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梁子湖半程马拉松、环湖自行车赛、螃蟹美食节等活动轮番上演,每年吸引数百万游客前来,2024年梁子湖区旅游综合收入达17.83亿元。
生态农业的发展,让“梁湖良品”走向全国。湖北推动梁子湖区建成蓝莓、胡柚、螃蟹等特色农业基地 248 个,“梁子湖螃蟹”“沼山胡柚” 等品牌享誉在外,借助花湖国际机场的物流优势,每年超200万公斤梁子湖螃蟹飞往全国各地。更令人欣喜的是,8000 余亩水草产业基地建成,“水草 + 研学”“水草 + 旅游” 模式创新落地,华中地区首个以湖泊保护为特色的生态文明博览园对外开放,水草产业链产值突破亿元,实现了“生态修复”与“产业增收”的双赢。
在梧桐湖园区,生态优势正转化为科创动能。生命大健康、数字经济、光电子信息等新质生产力加速培育,亿玛科技、瑞华制药等 “专精特新” 企业扎根落户;华中科技大学鄂州工研院获批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成为科创成果转化的 “助推器”。2024年,梁子湖区新增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95家,技术合同成交额达15亿元,绿色低碳、融合发展的道路越走越宽。
从“生态守护者”到“绿色发展者”,湖北对梁子湖的保护与探索从未停歇。如今,这片承载着荆楚记忆的湖泊,正以“水清、岸绿、景美、民富” 的新姿态,书写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湖北答卷。未来,湖北将持续深化流域治理、创新生态转化,让梁子湖这颗“江汉明珠”更加璀璨,为全国湖泊保护贡献更多“湖北智慧”。
(作者:敖颖婷 许智慧)
来源:中国环境APP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