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强顶层设计,不断完善工作机制
印发《武汉市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2016—2020年)》,明确湖泊水环境质量改善的总体目标和具体工作任务。加大考核力度,将跨区湖泊纳入沿线各区的考核范围,形成工作合力。印发《市环保系统进一步落实河长制工作方案》,由各级环保部门主要负责人担任“环保河(湖)长”,负责辖区重点湖泊的环境监测、环境管理。探索建立后官湖跨区湖泊水质生态补偿机制,科学分析沿线各区责任,为跨区湖泊保护工作摸索新经验。
二、强化水质监测,夯实环境管理基础
加大环境监测力度,在梁子湖、南湖、汤逊湖、武湖、后官湖和严西湖等跨区湖泊设置多个监测点位,定期开展跨区湖泊水环境质量监测,及时掌握跨区湖泊水质状况。同时,不断推进水质自动站点建设,在南湖等重点湖泊设置水质自动监测设施。
三、坚持问题导向,开展湖泊排口排查
组织制定《武汉市湖泊排口排查技术指南》,明确排查方法、排查内容、成果要求。印发《武汉市湖泊排口排查工作方案》,对排查目标、工作任务、完成时限作出明确要求。多次组织召开湖泊排口排查工作技术培训会和现场推进会,有序推进湖泊排口排查工作。截至目前,全市所有跨区湖泊均已完成排口初步排查工作,将为下一步水环境治理提供重要依据。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