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营造协同推进固体废物污染治理的社会氛围的建议
2017年,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印发了《武汉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提出“十三五”时期全市土壤污染防治目标、工作任务、重点工程、保障措施等,将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纳入《工作方案》的重要内容。2018年,按照省人民政府的统一部署,我市认真贯彻落实湖北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工作,印发《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市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等14个实施湖北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工作方案的通知》(武政〔2018〕48号),成立了武汉市固体废物污染治理专项战役指挥部,统筹推进全市固体废物污染专项治理工作,目前我市固体废物污染防治“齐抓共管”的机制基本建立。
下一步,我市将紧盯目标任务,细化具体措施,将每项工作抓紧抓实。同时,以《固废法》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宣传,加大对固体废物产生、处置较多的区域和企业开展针对性的法律法规知识宣传普及工作,强化各部门的监管责任和企业的主体责任。
二、关于着力解决固体废物污染治理的突出问题的建议
(一)开展的主要工作
工业固废是我市固体废物的重点类型,也是污染防治的重点,我市生态环境部门主要开展以下工作。
1.落实工业固体废物申报制度。督促相关企业在湖北省危险废物监管物联网系统进行申报登记,掌握全市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产生、处理处置情况,建立工业固体废物动态管理数据库。
2.开展工业固体废物堆存场所整治。印发《武汉市工业固体废物堆存场所环境整治工作方案》(武环办〔2019〕17号),对全市582家企业工业固废堆存场所进行排查,督促对存在问题的企业堆场进行整治。
3.探索第三方核查机制。2018年,结合生态环境部“清废行动2018”,委托第三方机构对全市556家企业开展了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核查。
4.创新监管手段。持续推进危险废物物联网建设,深化“互联网+危险废物管理”的监管模式,探索实现危险废物从产生到处置全过程精细化管理。全市所有危险废物经营处置单位、44家重点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安装了视频监控,共布设监控点位266个。
5.深入开展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工作。每年印发规范化管理督查考核工作方案,对全市重点涉危单位进行考核检查。
6.严格监管执法。结合“清废行动2018”,对乱堆固体废物7家单位进行了立案查处,处罚金额52万元。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1.规范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按照源头减量和综合利用为主,与生活垃圾协同处置为辅”的技术路线,督促4个工业固体废物集中的区抓紧建设区域性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处置项目。在满足环保要求的前提下,对可以进入生活垃圾处置场所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实行有偿分类清运、纳入生活垃圾处置体系。支持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新技术、新设备、新产品应用,拓展资源化利用途径,提升资源化利用效率。
2.加快建设危险废物处置处理设施。加快推进千子山循环经济产业园危险废物处置中心和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建设,提升危险废物处置能力。鼓励现有危险废物经营单位加强收集网络建设,探索以区为单元构建社会源危险废物收集网络,建立完善的危险废物收贮体系。
3.进一步加强监管。以重新修订的《固废法》为依据,建立固体废物排污许可制度,将固体废物纳入排污许可实施“一证式”管理,促进落实产生者主体责任。
三、关于提高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科技水平的建议
(一)开展的主要工作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市发改委编制并实施《武汉市循环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积极推进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水平逐年提升。
1.推进青山工业区开展园区循环化改造试点建设。园区重化工产能得到明显压缩,固体废物资源规模化利用水平明显提升,重点污染物排放量大幅降低,试点示范成效显著。截止目前,青山工业区累计完成投资135.92亿元,完成循环化改造重点项目45个,基本建成钢铁、石化、电力、节能环保循环经济产业链。
2.开展清洁生产升级行动。全市聚焦钢铁、电力、化工、建材、装备制造、食品、纺织印染等七类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开展清洁生产升级行动。2016年、2017年全市共有60家企业通过开展清洁生产审核。
3.加强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市供销社结合垃圾分类工作调整规划,积极完善 “三位一体”回收利用体系建设。支持回收哥(武汉)互联网有限公司、绿色文明公司优化股权结构,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做实做好互联网+回收平台,协助推广使用回收哥APP。“十三五”期间,全市累计升级改造回收站点167个,1439个回收站点通过整治基本达到标准。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1.持续推动工业领域废弃物综合利用。依托青山、阳逻、东西湖等地区,建设大型资源综合利用基地。着力开发推广高效有机肥、蛋白质饲料、塑木型材、超细粉体、轻质保温墙材等新产品,提高资源化产品附加值。围绕钢渣、磷石膏、废油、盐泥等难利用废弃物,组织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建设一批工程技术中心,推广精炼渣改性、β石膏改性等先进技术,制定钢渣等产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支持办法。
2.持续开展清洁生产升级行动。聚焦钢铁、电力、化工、建材、装备制造、食品、纺织印染等七类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持续开展清洁生产升级行动。
3.探索工业固体废物不出厂利用模式。在我市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最大的宝武集团武汉钢铁有限公司开展试点,探索工业固体废物厂内全收集、全处理利用。
4.持续改造提升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以企业为主体,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改造提升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全力推广O2O废品回收模式。加强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管理,建立再生资源主要品种统计制度。
四、关于全面落实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工作的建议
(一)开展的主要工作
2018年,根据《市委办公厅 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武汉市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方案的通知》(武办文〔2017〕71号)精神,市城管执法委全面启动全市垃圾分类工作。围绕年度任务目标,抓宣传发动、抓试点推进、抓示范引领、抓设施配套、抓检查督导,取得了初步成效。截止2018年底,全市16151家单位(公共机构和相关企业)、259个社区和340个行政村开展了分类试点工作,年度目标完成率分别为106%、113%和104%,覆盖居民约72.3万户,达216万人。
1.加强宣传发动。全市已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入户宣传21.1万次,大型主题宣传活动634次;组织党员干部与垃圾分类活动689次,志愿者活动1103次;全市已有885所中小学、幼儿园开展了垃圾分类宣传活动。
2.完善分类收运配置。目前已配置分类容器约15万个,分类收运车辆1954台。
3.强化考核督导。制定了《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检查考核办法》,完善了考核评分标准和日常信息报送制度。加强调研指导,摸清情况,对工作滞后的区进行点对点督办。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1.尽快出台《武汉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制定垃圾分类工作清单,压实各区、部门责任。
2.加大宣传发动。强化社会教育,着力推进生活垃圾分类进校园、进课堂,并结合军运会做好分类宣传培训。
3.加强党建引领,落实主体责任。将生活垃圾分类和基层党建有机结合,发挥党员骨干作用。
4.加强部门协调,强化考核督办,健全工作机制,齐抓共管。
5.加强考核评价。将生活垃圾分类纳入绩效考核、城市综合考核、文明创建考核内容,并强化考核结果的运用。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