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731074791/2020-816853 | 分     类: | 政务公开 |
---|---|---|---|
发布机构: | 金沙博彩 | 成文日期: | 2010-03-12 09:36 |
文   号: | 无 | 发布日期: | 2010-03-12 09:36 |
效力状态: | 有效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一条关于“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发布环境状况公报”的规定,现发布2009年武汉市环境状况公报。
一、环境质量现状
(一)环境空气质量
2009年,城区空气污染指数(API)平均值为77,环境空气质量总体为良。全年有301天空气质量为优良,比2008年多7天;空气质量优良率为82.5%,比2008年上升2.2个百分点。全市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点位见图1(略)。各监测点年平均空气污染指数和空气质量优良率见图2(略)。
监测结果表明:2009年,城区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年均值为0.044毫克/立方米,比2008年下降0.007毫克/立方米,下降13.7%,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见图3。二氧化氮年均值为0.054毫克/立方米,与2008年持平,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及修改单中的二级标准,见图4。可吸入颗粒物年均值为0.105毫克/立方米,比2008年下降0.008毫克/立方米,下降7.1%,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0.05倍,见图5。
2009年,全市酸雨样品检出率为28.7%,比2008年上升1.5个百分点;全市降水年均pH值为5.21,比2008年上升0.04;酸雨年均pH值为4.69,比2008年下降0.02。酸雨状况与2008年基本持平。
(二)水环境质量
河流水质评价项目为水温、pH值、电导率、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汞、铅、挥发酚和石油类。
湖泊(水库)水质评价项目为水温、pH值、电导率、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汞、铅、挥发酚、石油类、总磷、总氮、透明度和叶绿素a。
1、河流(港)水质
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2009年,全市11条主要河流(港)水质状况如下:
水质符合Ⅱ类标准的有1条河流:沙河;
水质符合Ⅲ类标准的有7条河流(港):长江武汉段、汉江武汉段、滠水、倒水、举水、金水河、青山港;
水质符合Ⅳ类标准的有2条河流:东荆河、蚂蚁河;
水质劣于Ⅴ类标准的有1条河流:府河武汉段。
与2008年相比,蚂蚁河水质好转,水质由Ⅴ类上升为Ⅳ类;其它河流水质无明显变化。长江武汉段及汉江武汉段为武汉市的主要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状况较好,保持Ⅲ类水质。
11条主要河流(港)的25个监测断面中,符合功能类别的断面有17个,占68%。在11条主要河流25个监测断面中,水质类别为Ⅱ类的占4%;Ⅲ类的占64%;Ⅳ类的占16%;劣于Ⅴ类的占16%。水质类别比例见图6(略)。
2、湖泊(水库)水质
2009年,全市70个主要监测湖泊(水库)水质按功能类别统计,符合功能区类别的有19个,占27.14%。70个湖泊(水库)中水质符合Ⅱ类标准的有3个,占4.29%;水质符合Ⅲ类标准的有7个,占10.00%;水质符合Ⅳ类标准的有27个,占38.57%;水质符合Ⅴ类标准的有6个,占8.57%;其它27个湖泊(水库)水质较差,均为劣Ⅴ类,占38.57%。见图7(略)。
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2009年,全市70个主要湖泊(水库)水质类别如下:
水质符合Ⅱ类标准的湖泊(水库):斧头湖、梁子湖、道观河水库;
水质符合Ⅲ类标准的湖泊(水库):木兰湖、日光湖、七湖、少潭湖水库、鲁湖、官莲湖、蔡甸西湖;
水质符合Ⅳ类标准的湖泊(水库):东湖、汤逊湖、严西湖、陶家湖、川江池、安仁湖、严东湖、小奓湖、涨渡湖、青菱湖、柴泊湖、武湖、后襄河、车墩湖、木鹅湖、星光湖、月光湖、朱家湖、五加湖、兑公咀、知音湖、干汊湖、小南湖、后湖、四美塘、朱山湖、机器荡子;
水质符合Ⅴ类标准的湖泊(水库):沉湖、汤湖、野湖、月湖、菱角湖、烂泥湖;
水质劣于Ⅴ类标准的湖泊(水库):东西湖、黄家湖、龙阳湖、南湖、墨水湖、杨春湖、南太子湖、沙湖、青山北湖、紫阳湖、三角湖、晒湖、野芷湖、莲花湖、塔子湖、鲩子湖、张毕湖、竹叶海、北太子湖、江汉北湖、江汉西湖、银湖、蔡甸莲花湖、金湖、内沙湖、万家湖、西边湖。
东湖的汤菱湖和鹰窝湖水质符合Ⅳ类标准,郭郑湖和水果湖水质符合Ⅴ类标准,庙湖水质劣于Ⅴ类标准。根据环境保护部《关于东湖水环境质量监测点位的函》(环测便函[2009]5号),从2009年7月开始,暂不将庙湖监测结果纳入东湖整体水质进行评价。
与2008年相比,汤逊湖、五加湖、后襄河、严西湖、小南湖、后湖、汤湖等7个湖泊水质好转;鲁湖、月光湖、黄家湖、杨春湖、星光湖、武湖、沉湖等7个湖泊水质下降;其它湖泊(水库)水质保持稳定。
3、湖泊(水库)水质营养状态
按照《湖泊(水库)富营养化评价方法及分级技术规定》,全市70个主要湖泊(水库)水质的营养状态评价结果为:贫营养状态的1个,中营养状态的22个,轻度富营养状态的20个,中度富营养状态的17个,重度富营养状态的10个。
4、饮用水水源地水质
2009年,中心城区10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29个基本项目、35项有机物特定项目的监测结果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分析(109项)所测项目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水质达标率为100%。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状况统计见下表。
2009年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量和水质达标状况统计表
水厂名称 |
取水量(万吨) |
达标水量(万吨) |
达标率(%) |
汉江国棉水厂 |
295.6 |
295.6 |
100 |
汉江宗关水厂 |
24317.2 |
24317.2 |
100 |
汉江琴断口水厂 |
7567.7 |
7567.7 |
100 |
汉江白鹤嘴水厂 |
6244.0 |
6244.0 |
100 |
长江堤角水厂 |
2771.1 |
2771.1 |
100 |
长江余家头水厂 |
9847.7 |
9847.7 |
100 |
长江平湖门水厂 |
5925.1 |
5925.1 |
100 |
长江白沙洲水厂 |
20476.5 |
20476.5 |
100 |
长江沌口水厂 |
3053.0 |
3053.0 |
100 |
长江港东水厂 |
9234.5 |
9234.5 |
100 |
中心城区 |
89732.4 |
89732.4 |
100 |
(三)声环境质量
1、区域环境噪声
2009年,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为54.7分贝,达到区域环境噪声1类标准,比2008年上升0.3分贝。声源构成情况为:生活噪声源占79.5%,交通噪声源占11.9%,工业噪声源占7.6%,施工噪声源占1.0%,见图8(略)。生活在55分贝以下的人口数量占网格总人口的49.3%;55分贝以下覆盖面积为122平方公里,占网格总面积的58.1%。
2、交通道路噪声
2009年,城市交通道路噪声平均值为69.1分贝,达到交通道路两侧功能区噪声标准,比2008年上升0.1分贝。达标路段长度占监测干道总长度的69.6%,比2008年下降3.2个百分点。全市14条主要干道中,达标干道有建设大道、临江大道、鹦鹉大道、沿江大道、沿河大道、中山路、和平大道、中山大道、汉阳大道、冶金大道;未达标干道有长江大桥、江汉二桥、徐东大街、解放大道。主要交通道路噪声环境状况见图9(略)。
二、污染物排放及处理状况
(一)废气
2009年,全市工业废气排放总量4299.87亿标立方米,较上年增加285.13亿标立方米,其中,燃烧过程排放的废气2019.85亿标立方米,生产工艺过程排放的废气2280.02亿标立方米。全市二氧化硫排放总量12.01万吨,比上年下降2.87%。
全市烟尘排放总量3.19万吨,其中工业烟尘排放量3.09万吨,比上年减少0.62万吨,工业烟尘去除率98.59%。全市工业粉尘排放量0.82万吨,比上年减少0.03 万吨,工业粉尘去除率98.05%。全市重点污染企业拥有工业废气处理设施629台(套),其中脱硫效率达到40%以上的脱硫设施有42台(套)。
(二) 废水
2009年,全市废水排放量78435.06万吨,其中工业废水22531.80万吨,占废水排放总量的28.73%;生活污水55903.25万吨,占废水排放量的71.27%。全市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14.90万吨,比上年下降1.80%,工业废水中其他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分别为:六价铬0.26吨,氨氮1204.90吨。全市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9.12%,工业重复用水率84.38%,分别比上年提高0.13和3.47个百分点。重点污染企业拥有工业废水处理设施248台(套)。
2009年,我市正在运行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共11座,设计污水处理能力162.5万吨/日,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9.8%。
(三)工业固体废物
2009年,全市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1212.94万吨,比上年增加118.45万吨,综合利用量1102.7万吨(含综合利用往年贮存量18.04万吨),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89.58%。工业固体废物处置量82.21万吨,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处置利用率96.26%。
(四) 污染物减排指标
1、二氧化硫:全市二氧化硫排放总量12.01万吨,比上年下降2.87%。
2、化学需氧量:全市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14.90万吨,比上年下降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