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731074791/2020-817435 | 分     类: | 政务公开 |
---|---|---|---|
发布机构: | 金沙博彩 | 成文日期: | 2010-10-22 15:09 |
文   号: | 无 | 发布日期: | 2010-10-22 15:09 |
效力状态: | 有效 |
物种 中国疆域辽阔,地形、气候复杂,南北跨越寒、温、热三带,高原、山地占80%,生态环境多样,孕育了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除鱼类外,中国约有脊椎动物 2619种,其中哺乳类581种、鸟类1331种、爬行类412种、两栖类295种,大熊猫、朱鹮、金丝猴、华南虎、普氏原羚、黄腹角雉、扬子鳄、瑶山鳄蜥等数百种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约有高等植物30000多种,水杉、银杉、百山祖冷杉、香果树等17000多种植物为中国所特有。
湿地生物多样性 中国湿地类型齐全、数量丰富,除苔原湿地外,其余类型均有分布。现有100公顷以上的28类湿地总面积3848万公顷,其中,自然湿地3620万公顷,包括滨海湿地594万公顷,河流湿地821万公顷,湖泊湿地835万公顷,沼泽湿地1370万公顷。中国现存自然湿地仅占国土面积的3.77%。目前中国以自然保护区为主体,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小区等多种保护管理形式并存的保护管理体系正在逐步形成。截至2008年底,全国已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550多处,国家湿地公园达到38处,共有36块湿地列入《湿地公约》的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全国共有1790多万公顷自然湿地得到有效保护,约占总面积的49%。
中国湿地物种非常丰富。兽类7目12科31种,鸟类12目32科271种,爬行类3目13科122种,两栖类3目11科300种,鱼类有 1000多种。湿地高等植物约225科815属2276种,苔藓植物64科139属267种,蕨类植物27科42属70种,裸子植物4科9属20种,被子植物130科625属1919种。湿地植物种密度为0.0056种/平方千米,是中国种密度(0.0028种/平方千米)的2倍。
生物多样性保护 继续开展全国生物物种资源重点调查项目,修改完善“全国生物物种资源重点调查项目调查规范”。开展全国生物多样性评价试点工作,选择生物多样性较丰富的云南、广西和江西三个省(自治区)作为第一批试点,2008年试点扩大到北京、江苏、山东、湖南、青海五省(直辖市)。
2008年,一批濒危野生动物物种得到有效保护,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数量总体呈上升态势。全国圈养大熊猫种群数量已达到268只;朱鹮突破 1000只;东北虎野外活动更加频繁,栖息范围有所扩展。朱鹮、麋鹿、野马、扬子鳄等濒危物种放归自然工作稳步推进。针对野生生物保护工程重点物种和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开展了一系列拯救保护试点项目,巧家五针松、落叶木莲等极度濒危野生植物的野外生存状况有所改善。
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增殖放流 2008年12月22日农业部公布了(农业部公告1130号)63个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第二批)。这些保护区分布于长江、黄河、黑龙江、珠江等水系的34条江河、20个湖库,以及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的9个海湾、岛礁、滩涂等水域,扩大了对《国家重点保护经济水生动植物资源名录》物种的保护。新纳入保护的有元江鲤、彭泽鲫等一些特有种。
2008年,全国共计增殖鱼、虾、贝等苗种计197亿尾(粒),投入资金3.1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加17.8%和1.0%,其中近海海域增殖放流经济苗种57亿尾(粒),内陆水域增殖放流经济苗种140亿尾(粒),是历年来放流规模最大、投入资金最多的一年。
农业野生植物保护 2008年,农业部重点调查了27个农业野生植物资源状况,调查范围涉及2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363个县(市),调查内容包括物种地理分布及面积、生态环境、种群数量、种类、濒危状况等基本信息,对894个重要分布点进行了GPS定位,抢救收集各类农业野生植物资源1081份(次),发现了一批重要或珍贵的农业野生植物资源。新建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点22个。通过鉴定评价,获得了7份优质野生稻资源和8份野生大豆资源,定位、克隆了一批高产、抗逆和养分高效吸收的基因。
外来入侵物种防治 2008年,农业部继续在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辽宁、浙江、安徽、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西、四川、云南等1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开展外来入侵物种灭毒除害行动,全年动员各界力量550多万人次,对豚草等14种重大农业外来入侵物种进行了“灭毒除害”大行动,共铲除(灭除)外来入侵生物3200多万亩次,防除效果达到了75%以上。同时,重点对黄顶菊、薇甘菊、福寿螺等22种具有重大危害的农业外来入侵物种进行了全面普查,并建立和完善427种外来入侵物种的信息数据库。来源:《2008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