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新春后首个工作日,省委召开全省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推进大会,作出重点实施美丽湖北等七大战略,整体提升生态承载力等七个能力的重大部署。全市生态环境保护会议提出,锚定武汉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奋力打造全国生态环境保护新高地。为全面贯彻落实省委“新春第一会”精神,凝聚思想共识,市生态环境局组织开展了“建设美丽湖北,提升生态承载力,打造全国生态环境保护新高地”主题学习活动,面向局系统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两代表一委员”、党外干部、工青妇组织成员、业务骨干、先进个人征集了一系列创新思路和务实举措,现开辟“建战略支点、筑生态高地”专栏刊发系列文章,为建设美丽湖北、提升生态承载力、打造全国生态环境保护新高地贡献智慧力量。
以生态之笔 绘就美丽新洲新画卷
新洲区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刘高
在新春伊始的奋进号角中,省委召开的“全省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推进大会”,犹如一盏明灯,为湖北发展指明了方向。新洲区分局牢牢把握“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和“武汉市加快推动‘三个优势转化’”等生态环境保护新一轮发展的“时与势”,密切围绕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锚定武汉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奋力打造全国生态环境保护新高地”的工作目标,扎实做好“五个聚力”,不断提升生态承载力,以生态之笔绘就美丽新洲新画卷。
一、聚力污染防治攻坚,抓牢环境改善着力点
锚定“支点建设”目标,我们对标省、市下达环境质量指标年度目标值,深入推动污染防治攻坚,持续改善大气、水和土壤环境质量,力争生态品质再上新台阶。守牢新洲空气质量优良率和综合指数全市前列优势,奋力破解颗粒物(PM10、PM2.5)和O3污染,突出抓好重污染天气应急管控;加强倒水、举水等7个国考省控断面和2个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预警,确保水质100%达标率,不断优化水质攻坚方案,推动涨渡湖、陶家大湖等重点湖泊水质改善提升;常态化开展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隐患排查,保持新洲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100%稳定达标。
二、聚力突出问题破解,严守生态安全关键点
锚定“支点建设”目标,我们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责任导向,抓好风险隐患排查整治,补齐短板不足,切实守牢生态环境底线,严防出现颠覆性突出环境问题。聚焦“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扎实做好环保督察整改“后半篇文章”。聚焦“生态环境薄弱环节”,严控秸秆焚烧,扎实开展陶家大湖等不稳定水体攻坚,深入推进60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65条黑臭水体整治。聚焦“信访和网络舆情问题”,用心用情用力地推动信访舆情事件实现事心双解、息诉息访,避免邻避问题发生,坚决守稳生态本底。
三、聚力试点示范引领,打造文明创建支撑点
锚定“支点建设”目标,我们统筹推进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挖掘新洲生态环境潜力,擦亮绿色发展底色,不断提升绿色影响力,使“美丽新洲”这张金名片更加耀眼。加速推进土河小流域治理67个项目建设,完成道观河、少潭河、三庙河、东河小流域规划编制,打造流域治理亮点。争创国家级“两山”实践创新基地,打造两山转化示范。稳步推进106项“无废城市”建设工作任务,继续推动“一区一品牌”创建,打造“无废新洲”。深入推进全区生物多样性调查及GEP核算,摸清绿色家底,擦亮“绿色新洲”名片。
四、聚力特色亮点挖掘,激活绿色发展撬动点
锚定“支点建设”目标,我们牢固树立“大资源”理念,主动打破部门壁垒,发改、环保、农业、水务等部门和各街镇加强协作,挖掘新洲生态环境潜力,积极探索绿色发展新路径,奋力打造示范特色和标杆亮点。秉持“项目为王”的绿色发展理念,群策群力包装谋划中央生态环境资金项目、“鄂绿通”项目、EOD项目以及“两重”“两新”资金项目,打造绿色项目谋划工作标杆。不断推进举水、倒水、道观河流域跨境断面水质考核生态补偿工作,打造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样板。积极组织开展绿色学校、近零碳社区、无废工厂以及碳普惠场景创建,打造减污降碳示范标杆。
五、聚力环保影响拓展,抢占宣传教育制高点
锚定“支点建设”目标,我们全面加强生态环境宣传教育,架设好连接政府、企业和公众的重要桥梁,不断提升公众环保意识,推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借助与湖北日报达成的全媒体合作契机,利用纸媒和网络新媒体平台做好环境新闻宣传工作,讲好新洲环保故事,扩大媒体宣传影响力。围绕六五环境日等环境保护节日,组织开展系列环保活动,推进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打造环保活动品牌。开展送法宣传、政策宣传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五进”宣讲活动,凝心聚魂,夯实群众基础。
2025年是收官“十四五”、谋划“十五五”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新洲区分局将深入贯彻落实全国、省、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抓落实、求提升、创亮点、拓影响,以实干实绩打造高品质生态环境,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武汉高质量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