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以来,武汉市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打造“光芯屏端网”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制造和服务、大健康和生物技术等世界级产业集群,部分类别的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大幅增加,工业固体废物环境治理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日益凸显,利用处置能力不足、收运体系和监管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更加突出,带来的环境风险也相应增大。武汉市青山区以“无废城市”建设为契机,积极打造“无废工厂”,实施工业固体废物协同处置项目,建成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处置中心,推动大宗工业固体废物全量综合利用,将工业固体废物从“工业包袱”变身为“城市矿藏”,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的“青山模式”。
一、打造“无废工厂”,引领冶金行业绿色转型新风向
武汉钢铁有限公司编制“无废工厂”实施方案,明确加强“无废工厂”体系建设、巩固“固废不出厂”成效等8个主要任务和工作目标,成功入选武汉市第二批“无废工厂”名单。该公司共建设4个固废处理中心和4个固废处理产线,支撑实现稳定返生产利用及社会化综合利用,一般固废返生产利用率、综合利用率分别达34%、100%。建成行业领先的钢渣一次渣处理产线,处理能力共240万吨/年,出渣率均达到80%以上。钢渣尾渣在炼铁工序推广应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8万吨/年。
武汉扬光实业有限公司资源循环科技分公司凭借锌渣提纯、锌合金研发生产及资源综合利用等创新实践成功入选武汉市第三批“无废工厂”名单。作为宝武集团旗下多家钢厂的锌基、铝基产品核心供应商,该公司专注有色金属产品制造和锌渣综合利用,拥有2项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锌渣提纯工艺及相关指标处于国内先进水平。自主研发的提纯和合金一体化单炉冶炼方式,大大降低了物料消耗、固废产生以及环境污染,实现污染物排放源头减量。
二、推动综合利用,工业固体废物协同处置落地见效
国能长源武汉青山热电有限公司利用已建成大型煤粉锅炉,采用将干化处理后的一般固体废物(污泥)与燃煤均匀掺混后送入炉膛焚烧的技术路线,处置规模为500吨/天,其中含水率60%污泥200吨/天,含水率80%污泥300吨/天,预计年处理污泥13.54万吨。
▲国能长源武汉青山热电有限公司
武汉绿色动力再生能源有限公司掺烧一般工业固废及污泥技改项目,可协调掺烧处置一般工业固废300吨/天、污泥200吨/天,目前已开始接收汉西污泥处理厂和北湖污水处理厂部分污泥。垃圾焚烧发电厂掺烧一般工业固废及污泥符合武汉市“无废城市”建设要求,进一步提升了一般工业固废处置能力,也符合武汉市污泥专项规划中提出的“焚烧为主、综合利用为辅”污泥无害化处置体系,同时帮助企业拓展经营效益点,保障了企业良性发展。
▲武汉绿色动力再生能源有限公司
武汉钢电股份有限公司采用发电工艺所产生的余热蒸汽间接干化原理,对污泥进行烘干后再进行焚烧处置,每天可处置市政污泥240吨,极大地缓解了武汉市市政污泥的“出路”难题。干化后的污泥含有较高的有机质和热值,将干化的污泥作为焚烧原料,投入锅炉燃烧进行发电和供热,残余的灰渣可用于建材原材料,从而实现污泥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置。据测算,钢电公司污泥干化项目达产后,每年可处置市政污泥8万余吨,年节约标煤1万余吨。
▲武汉钢电股份有限公司
三、资源整合破题,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处置中心建成投运
青山区依托现有武汉钢铁有限公司冶金炉窑和武汉绿色动力公司生活垃圾焚烧协同处置,建成青山区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处置中心,无害化处置废旧除尘布袋、废旧玻璃等不可利用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目前,武汉钢铁有限公司冶金炉窑协同处置一般工业固废,处置规模达5万吨/年。
青山区以技术创新为笔、以综合利用为墨,在长江之畔绘就了一幅大宗工业固体废物利用处置的绿色画卷。通过“无废工厂+固体废物协同处置项目+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处置中心”的全链条布局“三箭齐发”,全区年处理固废能力突破30万吨,不仅为武汉市“无废城市”建设提供了可复制的“青山方案”,更探索出一条重工业城区生态转型的破题之路,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劲的“生态动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