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环境新闻)
关键时期,需要定盘针。生态环境部近日召开的这次部党组(扩大)会议暨疫情应对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意义重大,释放出3个重要信号。
几个特别的观察点:
01连续两次强调两个100%。
生态环境部近期召开的疫情应对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连续强调要做到两个100%。
前一次会议上提出,“要持续督促指导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做到行政区域内疫情医疗废物、医疗废水环境监管100%全覆盖,确保疫情医疗废物、医疗废水100%得到及时有效收集、转运、处理、处置”。
2月25日的会议再次提出,要坚决做到两个100%。
注意这个词:坚决。
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扑面而来。
要知道,医废妥善处置同样是阻击疫情的另外一个重要战场。部里多次强调对医疗废物、废水的监管和处置,既传递出这一工作的重要程度,同时表明对这项工作的高度重视。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医废问题不是小事,是需要切实筑牢的疫情防控环境安全底线。无论是从生态环境保护还是从卫生防疫的角度讲,加强对医疗废物处理,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02一定要用好两个“正面清单”。
当前的形势在于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一个“统筹”囊括两方面:一是处理好疫情防控,二是提示“经济社会发展”也很重要,同志们,赶紧动起来吧。
确实,疫情的爆发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商家无法正常经营,不少人收入瞬速下降。
但发改委也回应了:疫情对中国经济影响的大小,取决于疫情防控进展和成效。这种影响是阶段性的,不会改变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
对此,我们要有信心,要把损失的经济“抢回来”。一些地方疫情防控形势向好的,经济重振旗鼓就该成为主旋律了。
那么生态环境部门能做什么?会议里说得很明白。
“建立环境准入和执法服务事项两个‘正面清单’。”所谓正面清单,就是对纳入清单内的企业,实行差异化管控。会议提到要进一步扩大环境准入“正面清单”。也就是说,名单里要加强帮扶服务、优先保障生产的企业数量还要加大。
怎么扩大?创新思路,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事制宜。
说得很明确了,现在企业要复工复产,生态环境部门不仅要走心,还要贴心。得积极主动进行服务,最终是要推动好经济发展。
03新的提醒来了。
真的,相信大家也有所准备。污染防治攻坚战是三大攻坚战的主战场之一,现在有些地方也到了要抓“污染防治攻坚战”的节点了。
会议上的这句表述原话是,“要坚持统筹兼顾,在全力做好疫情防控相关环保工作的同时,有序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各项重点任务,做到疫情防控和污染防治‘两不误’”。
同志们敲黑板了!“两不误”!哪两件事情不能耽误?一,当前疫情防控依然是首要任务,战“疫”不能耽误。二,在疫情形势有所好转的地方,污染防治攻坚战不能耽误。两手兼顾,两手都要硬。
可以说,这个会议信息量巨大。
从疫情防控伊始到现在,生态环境部做了大量工作,相信很多人都会和我有一样的感叹:不容易,真的不容易。
比如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医疗废物处置的压力迅速增大。
各地该怎么做?如何应对?面对这种压力和形势,生态环境部紧急印发了《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医疗废物环境管理工作的通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医疗废物应急处置管理与技术指南(试行)》(下称《技术指南》),编制了《生活垃圾焚烧设施应急处置医疗废物工作相关问题及解答》,供各地参考。
关键时刻,最怕没有章法。一旦有了这些指南,就好比学生拿到了工具书,面对医疗废物处置的答卷,就有了方向和思路。
1月20日起,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司全体同志全力投入到了新冠肺炎疫情医疗废物环境监管工作,指导推动全国各地医疗废物安全处置。
有方法,还有好做法。
根据生态环境部官微披露的信息,针对湖北疫情情况,生态环境部采取“一竿子插到底”的做法,与湖北省13个地市(州)“一一对接”,提出限期落实提升医疗废物处置能力和临时贮存设施等措施。每天调度工作进展,指导督促武汉等重点城市加快提升医疗废物处置能力。
成果也很显著。
数据来说话。
截至2020年2月24日,全国医疗废物处置能力为5830.8吨/天,较1月20日前增加应急处置能力928.0吨/天。
湖北省及武汉市处置能力大幅提高。湖北省能力达到648.6吨/天,增加468.6吨/天;武汉市能力达到262.8吨/天(包括生活垃圾焚烧炉100吨/天处理一般医疗废物能力),增加212.8吨/天。
算一算,湖北处置能力增加了约2.6倍!武汉处置能力增加了约4.2倍!说大幅提高,真的对得起“大幅”两个字。
这是什么速度?
除了中国能在10天修建起火神山医院,相信大家又看到了另外一种速度。
这种速度的背后变化,了解真相的人,就会觉得太感人了。
起初,湖北、武汉的医疗处置能力有限,大家都很揪心。怎么办?
生态环境部坚持加强每日调度,及时准确掌握医疗废物处理处置的动态实际情况。
同时,坚持多措并举,在医疗废物应急处理处置能力、应急物资和防护装备等方面,协调各方为重点地区疫情防控提供支持。
1月30日,李干杰部长亲自致电湖北省生态环境厅,要求提高政治站位,完善工作措施,严明工作纪律,升级安全保障,做到医疗废物应收尽收、应处尽处。
为了驰援湖北、驰援武汉,增强医疗废物处置能力,截至2月11日,生态环境部协调交通运输部,向湖北省运输了23台移动医疗废物处置设备。与此同时,全国生态环境系统都在行动。
天津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紧急组装一套应急处置装备,提供给湖北孝感。平时,组装一台设备至少要几个月的时间。但这一次,从接到援助请求,到设备设计、组装、调试,再到装车运输,整个过程只用了短短6个昼夜时间。
昼夜奋战,天津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应急公关组讨论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病毒感染性废水治理技术方案。
6天6晚呐!全体科技人员和施工人员吃住都在现场,没有一个人请假。当这套移动式医废应急焚烧炉设备运抵孝感,经过安装调试,当天下午第一次试烧就成功了。
再举其中一个例子,当时为了研判形势、加强调度,生态环境部在2月6日要召开一场7000余人的视频会议。生态环境部信息中心在2月4日接到紧急通知后,中心的战士们连续40个小时,不眠不休不下线,攻克了技术难题,保障了视频会议圆满举行。
大家可以想象工作的强度。
全国生态环境系统一盘棋运筹帷幄,整齐划一,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用,这背后体现了部党组的果断决策、精准施策。
重点问题重点解决,具体要落实到每一天。紧急关卡处,不眠不休也要挺在一线,这就是“严真细实快”的工作作风啊。
在这样的作风之下,还有什么战役是打不赢的呢?
最后,再说一点感慨。
从这次新冠疫情来看,已经一个多月了,每天大家都很焦虑,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期待。也有人不理解、发牢骚,甚至近日来有的地方人们开始松懈,有新闻曝出有超市人满为患、旅游景点门口游客络绎不绝。
现在正是吃紧的时候,大家要挺住啊!
不仅要把自己当作牢筑防疫的堡垒,同时也要咬紧牙关,干到底!
我们看到,除了一批又一批的白衣战士战斗在一线,我们的生态环保队伍也同样成为“最美逆行者”。他们告别妻儿、义无反顾往前走,也有生态环保人,累倒、病倒在第一线。
每个人都一门心思扑在岗位上。有执法的同志每天奔走在医疗废弃物的监管一线上,怕同事感染,坚决要求就自己 “一个人进去”;有的同志参与到防疫的检查卡点中去,在简易帐篷里休息,晚上打瞌睡时从凳子上摔下,流血了……
除了他们,还有很多做好后勤保障工作的人们,没日没夜忙碌在办公室,贡献智力、出谋划策的人们……
所以,疫情期间,全国城市环境空气、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环境质量保持稳定,生态环境质量未受疫情影响。
所以,局势已经在渐渐转好。我们对打赢这场战役要有信心。
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
多难兴邦。危机时刻,我们这个民族总能迸发出强大的精神力量。疫情也许会摧毁我们的肉体,但永远打不垮我们的精神,我们终将胜利。
来源:中国环境新闻
编辑:米西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