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第8期(总第45期)
市指挥部办公室 2019年4月16日
东湖高新区深入开展工地扬尘专项整治,切实加强扬尘污染防治,提升东湖高新区城市形象。
在整治标准方面,对各参建单位在建工地扬尘整治总体目标进行明确,包括设置施工围挡、现场道路硬化、车辆冲洗、物料堆放、裸土覆盖、禁止高空抛洒、喷淋降尘、“智慧工地”监控等降尘措施。扎实推进辖区内建设工地围挡及喷淋(智能)设施安装全覆盖工作,安装喷淋工地数156个(含智能喷淋8个),喷淋总安装长度15047米,风炮式降尘机361台,总投资金额约557万元;围挡提档升级累计2.1万余米。
在压实参建各方责任方面,明确施工单位是现场扬尘整治第一责任人,项目经理应主动承担扬尘防治责任,开工前要签订责任书,制定扬尘整治实施方案,将扬尘整治纳入文明施工管理重要内容,项目部设立扬尘专控员岗位,配备扬尘整治专职人员。建立健全了工地扬尘整治闭合监管体系,推行建设工地“十优十差”评比活动,对扬尘整治不力造成污染的从严从重处罚给予行政处罚。
通过精细化监督管理,一批优秀工地脱颖而出,起到了示范作用,如长江崇文广场、湖北省科技新馆、长江存储器等大型项目,秉承“环保至上,科学施工”的态度,在建筑工地扬尘治理、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实质的示范作用。
黄陂区委、区政府统筹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乡村振兴”战略,开展了村湾环境治理、农村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水环境生态修复等工作。
生态治理项目优先布局滠水河流域。黄陂区印发《农村村湾污水治理专项实施方案》优先启动滠水河沿线1公里范围内的70个村庄治理,惠及农户2万余户。设立专班统筹推进,除村湾生活污水治理外,完成限养区规模以下畜禽养殖户退养任务,共退出500户,退养生猪1.85万头、禽26.67万只,牛1609头、羊4052只,种猪1755头,并推进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在农村生活生活垃圾处理方面,按每400人配备1名村湾保洁员标准,滠水河流域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和处理体系日臻完善,另外,“两清两减”项目和农村生态示范项目的推广与示范,农村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在生活污水收集处理方面,完成前川污水处理厂提标升级改造和鲁台片区排水一期工程建设,正在全力推进异地扩建工程建设;新建石门、长堰、研子3个社区污水处理厂及管网34.7公里;对蔡店、姚集等6座集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实施提标升级和管网改造,新建污水收集管网93.3公里,共投资2.93亿元;新建木兰山分散式污水处理厂及管网3.6公里。上述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均在一级A以上。
为保证前川水源水质稳定达标,黄陂区已启动前川饮用水源地生态修复工程(一期)项目,对前川取水口上游3000米范围坡岸绿化,水生植物进行修复。该项目由政府投资1242万元,生态修复后,利用生态护坡技术,既防止水土流失,又可恢复河道的生物多样性,对前川水厂水质安全将起到明显的保障作用。
滠水河黄陂段上游姚集、中游长岭、下游滠口断面各有1座水质自动监测站,适时监控黄陂段水质异动;无人监测取样船、无人机参与监管和执法,让流域污染源和偷排者无处遁形。与此同时,区环保局创新监管手段,在全市率先实施区内所有水体监测,并依据监测结果进行年终考核,用考核结果倒逼责任单位在水体保护工作上尽职履责,辖区内水体监测并考核,给属地水体保护上了一道“紧箍咒”。区污染防治攻坚指挥部、区河长办、滠水河长办建立协作机制,信息互通,共同协调、督办,有效推进了滠水河水环境问题的解决。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