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城管执法委:
现将市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第20200320号建议提出的《关于提高我市城市生活垃圾治理水平的建议》办理情况函告如下,请综合后一并答复提案者。
一、推动有害垃圾分类工作和暂存场所建设
2018年,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印发《武汉市有害垃圾分类收运处置工作实施方案》提出了“各区人民政府是推进有害垃圾收运处置工作的责任主体,原则上每个区在2018年底前至少建设完成1个有害垃圾暂存站”的要求;2020年,《武汉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规定“区级有害垃圾集中暂存场所由各区人民政府负责设置”。
2019年4月,我局组织编制了《武汉市有害垃圾分类收运处置污染防治技术导则(试行)》,并以正式函件印发给各区人民政府。《技术导则》按分类投放、分类收运、分类暂存和分类处置等4个阶段对有害垃圾分类中的污染防治工作提出了较为具体的要求,将有害垃圾分为了8个类别,并将省内、市内能够处理相应类别的危险废物处置单位一一列出,为各区开展有害垃圾分类工作提供政策和技术支撑。2020年6月,我局以《关于加快建设有害垃圾暂存站的函》(武环函[2020]20号)致函各区人民政府,督促各区落实《武汉市有害垃圾分类收运处置工作实施方案》、《武汉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提出的“各区政府是推进有害垃圾收运处置工作的责任主体,负责建设有害垃圾暂存站”等要求,加快建设有害垃圾暂存场所。
二、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工作
(一)在社区开展垃圾分类回收宣传教育活动。新建和定期更新社区环保宣传栏、多媒体宣传屏,普及垃圾分类知识。截止目前,已在社区建立136块环保宣传栏、1000块门栋环保宣传牌、60块多媒体宣传屏。定期开展社区环保知识讲座,组织环保专家和志愿者到社区进行环保知识宣讲,宣传垃圾分类理念和知识。
(二)编制印发手册及折页,普及垃圾分类知识。每年编制印发一批《绿色生活手册》,系统介绍生活垃圾的减量和分类回收,指导市民分类回收可回收垃圾、安全处理有害垃圾、餐厨垃圾分类和减少电子垃圾污染。2019年印制《美丽中国 我是行动者》生态环境保护教育读本1万本和武汉生态环境保护系列宣传折页15万册,详细介绍垃圾分类新国标出台背景、意义和分类方法,通过活动现场、行政服务窗口、地铁站、公园和学校等免费分发给公众阅读。
(三)借助绿色学校创建平台,深入学校开展垃圾分类等环境教育工作。以垃圾分类回收作为武汉市绿色学校(幼儿园)创建评审的重要标准,指导中小学和幼儿园开展垃圾分类回收和资源循环利用活动,并形成常态化的养成教育课程。借助国际生态学校创建平台,深入学校开展垃圾分类回收等环境教育活动。
(四)开展青少年环境教育系列实践活动,引导中小学生自主学习垃圾分类回收知识。联合市教育局、市科学技术协会开展武汉市青少年环境实践活动,其中包括生态环境知识普及问答活动、环境表演节目展演、环境征文绘画活动和“武汉市少年环保使者”评选,以垃圾分类回收为每年度活动的重要主题之一,引导中小学生掌握垃圾分类回收的科学知识。2019年第十五届青少年生态环境知识普及问答活动吸引全市15.49万中小学生参加,为中小学生普及垃圾分类知识,提高垃圾分类意识做出了积极贡献。
(五)修订和出版地方环境教育教材,系统科学地普及垃圾分类。修订武汉市地方课程环境教育教材《身边的环境》、《环境教育读本》中垃圾分类与处理内容,依托环境教育教材在中小学开展“垃圾变资源”环境教育。2018年对《武汉环境教育读本》系列教材进行全面修订出版,并发放到全市义务教育阶段79.4万学生手中进行普及使用;2019年为实现《武汉市环境教育读本》系列教材在我市中小学全学段、全覆盖,向全市100所高中发放读本8000册,供学生阅读参考。同时,鼓励和支持各级绿色学校在开展环境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编制中,注重垃圾分类的内容。
(六)开展环境教育实践基地创建、环保设施面向公众开放等工作。引导垃圾处理单位主动开放,组织公众参观。连续开展武汉市青少年环境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创建工作和推荐创建省、国家级基地,积极响应生态环境部和住建部关于全国环保设施和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向公众开放的要求,组织媒体、学生、志愿者等各界人士参观星火垃圾焚烧发电厂、武汉深能环保新沟垃圾发电有限公司、武汉格林美资源循环有限公司等垃圾处理设施。2019年3家企业开展参观活动120场,2000余人进厂参观,了解垃圾处理的全过程。
(七)组织高校环保社团开展垃圾分类环保宣传实践活动。连续组织开展5届“武汉环保高校行”活动,组织引导武汉各高校环保社团在校内外开展垃圾分类等环保宣传与实践活动。
金沙博彩
2020年7月15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