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惠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武汉长江新兴环境污染物监管”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生态环境工作的关心和指导,您在加强我市长江新兴环境污染物监管方面提出了高瞻远瞩的建议,将对我们今后开展工作起到指导和引领作用,向您表示由衷的感谢和敬意。
一、在加强对新兴污染物排放的调查与监管上下功夫
一是加强新兴污染物调查。目前我国对于新兴污染物管理存在底数不清、工作基础薄弱、资源配置不足、治理体系和能力严重滞后等不足和短板。党中央意识到管理新污染物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于2022年5月4号印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22〕15号),提出了以有效防范新污染物环境与风险健康为核心,遵循全生命周期环境风险管理理念,要求对新污染物的环境风险筛查、评估及管控工作都需要按生产、加工、使用、消费、处置全过程各环节系统考虑,综合施策,统筹推进,落实建立健全新污染物治理体系、评估新污染物环境风险状况、严格源头管控、强化过程控制、深化末端治理、夯实新污染物治理基础等6条行动举措。我市将按照生态环境部统一部署,组织开展本地区化学物质环境信息调查工作,摸清重点行业中重点化学物质生产使用的品种、数量、用途等信息。
二是严格监管企业污水排放。市生态环境部门深入开展涉水工业企业专项执法检查,依法严厉打击污水偷排、直排、污染防治设施不正常运行等环境违法行为,通过排查企业内部雨污管网、检查污水在线监控设施、核查污染防治设施运行、相关药剂使用情况等方式,严控涉水工业企业污水达标排放,促进全市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三是持续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自2017年12月我市启动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以来,经过四年努力,全市单位(公共机构和相关企业)、社区和行政村生活垃圾分类基本实现全覆盖。按照国家、省、市对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要求,在完善法规制度、健全标准体系、优化工作机制、加快设施建设、推进源头减量、发动社会参与、强化分类保障方面,稳步提升我市生活垃圾分类成效和水平。目前,我市按照“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四个类别实施生活垃圾分类。针对有害垃圾数量少、投放频次低的特点,我市通过加强宣传,提高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意识;设置专门有害垃圾收集容器,便于居民分类投放;督促各区政府委托具备危险废物运输和处置资质的单位承担有害垃圾收运处置工作。
二、加强新兴污染物源头控制上下功夫
(一)在医疗方面重视遏制抗生素耐药工作,持续加强抗菌药物管理,提升合理用药水平。
一是调整抗菌药物目录,规范抗菌药物使用。市卫健委下发《关于调整武汉市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供应目录备案管理要求的通知》,要求医疗机构调整抗菌药物目录,并严格落实碳青霉烯类抗微生物药物及替加环素药物专档管理等各项工作要求。各级医疗机构不断健全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管理制度,对临床医师开具抗菌药物处方进行分级管理,将病原微生物检测作为临床医师正确选用抗菌药物的依据,不断规范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二是开展专项督导检查,加强合理用药监管。市卫健委每年组织开展1-2次药品质量及临床合理用药督导检查,将其作为日常医疗管理的重要内容。同时,将药事管理纳入卫生监督重要工作,依托市卫生执法督察总队每年开展执法检查。2021年,组织药学、院感专家对全市61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开展督导检查,共检查发现抗菌药物管理方面问题50余条,下发《市卫健委关于2021年武汉市医疗机构药品质量及临床合理用药评估情况的通报》,督促医疗机构立行立改、举一反三,对违法违规问题移交卫生监督机构调查处理,形成监管高压态势。
三是开展处方审核培训,提升药师专业素质。自2020年以来,市卫健委每年下拨15万元专项经费用于药师处方审核培训,计划通过2-3年时间对全市审方药师进行培训全覆盖。目前,依托质控中心已组织开展2期药师处方审核培训班,累计培训112家医院的288名学员,通过理论学习及处方审核实战演练,提升全市药师处方审核能力。同时,每年市区卫健部门、质控中心、各医疗机构组织多层次多形式的药学相关培训,提升药师专业素质。
四是开展个体化诊疗服务,提高合理用药水平。2013年,我市成立了武汉市个体化诊疗研究中心,并依托中心在全市推广个体化药物治疗,强调个体化诊疗与临床药学的紧密结合,临床药师根据基因检测、血药浓度监测等个体化检测结果与医生共同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提升合理用药水平,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目前,全市已有30家医疗机构开展个体化药学服务,推动既往“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传统药物治疗模式向“量体裁衣、因人施治”的现代个体化药物治疗模式转变,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五是开展耐药菌亲缘关系监测,促进药物合理应用。为了解我市相关耐药菌的流行趋势,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有效预防和控制耐药菌的产生和传播。从2018年起,市卫健委委托市疾控中心对武汉市部分医疗机构开展以CRE革兰阴性菌为主的耐药菌亲缘关系监测工作,结果显示本地区CRE(耐碳青霉烯肠杆菌)可对临床上多种常用抗生素高度耐药,产KPC-2和NDM酶是碳青霉烯耐药主要机制之一,编码该酶的基因可通过菌株克隆和质粒水平转移导致广泛播散。通过耐药菌亲缘关系监测,指导医疗机构加强消毒监测和院感控制力度,避免耐药菌的院内传播。
(二)规范农业与水产养殖中农药和抗生素的使用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不断规范农业与养殖业农药和抗生素等投入品的使用。
一是印发指导文件。制定《市农业农村局关于推进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试点源头工作的通知》、《武汉市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推广“五大行动”实施方案》、《2022年武汉市农药减量化行动工作方案》等文件,严格规范畜禽养殖和水产养殖用药行为。
二是组织开展试点。鼓励企业采用先进生产模式、加强生物安全措施等提高饲养管理水平,逐步减少养殖过程中药品使用量。推广减量化试点,目前全市兽用抗菌药减量化试点和水产养殖用药减量行动示范推广基地的药品使用量均明显降低。
三是持续宣传培训。制发《武汉市蔬菜安全用药指南》《武汉市水稻安全用药指南》等宣传资料,多次开展科学安全使用农药技术培训及安全用药示范,不断提高农民对科学安全使用农药、抗生素的意识和水平。
四是加强监督执法。对兽药企业及畜禽养殖企业开展日常监管,督促企业严格落实兽药追溯管理和休药期等制度。加强对限制使用农药经销管理,加大对违规经营、添加禁限用农药执法力度。
三、在推动新兴污染物检测方法与环境标准建立上下功夫
一是探索开展新污染物调查监测和风险评估。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22〕15号)要求,市生态环境部门依托现有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在重点地区、重点行业、典型工业园区开展新污染物环境调查监测试点,探索建立地下水新污染物环境调查、监测及健康风险评估技术方法。2025年年底前,初步建立新污染物环境调查监测体系。逐步建立化学物质环境信息调查制度、环境调查监测制度、环境风险评估制度,研究制定化学物质环境风险筛查和评估方案,评估环境污染风险状况。
二是大力推动技术研究与开发。市科技部门大力推动新兴环境污染物检测与防治技术研究与开发,加强先进技术推广应用、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在2022年拟支持的知识创新专项中,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微塑料如何影响武汉东湖湿地的温室气体排放"、武汉市农业科学院"水产养殖中多种抗生素的高通量检测方法研究与应用"等项目已申报,并通过形式审查,目前正在推进项目实施。2021年,市科技局制定并发布了《武汉市生态环境保护先进适用技术指导目录》,收录武汉华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生物基降解塑料的生产制造技术"等技术,助力相关单位在新兴环境污染物防治技术应用和升级,有效促进了新兴环境污染物防治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开展高企申报培训和辅导,加大新兴环境污染物检测与防治领域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武汉华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通过国家高企认定,市、区两级给予补贴资金40万元。
三是加大相关标准供给。市场监管部门配合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进一步完善“武汉生态”标准体系,加强武汉市标准化信息平台数据维护,及时提供相关领域国家、行业、地方标准免费查询。同时加强标准制定项目支持,将促进防治污染攻坚、促进绿色低碳发展所需的地方标准申报项目作为今年优先立项方向。
感谢您对我市生态环境事业的关心与支持!我市生态环境事业在您的支持下将会发展得更快更好。
金沙博彩
2022年7月18日
分管领导:罗 巍 联系电话:85806926
经 办 人:姚志伟 联系电话:85805586
邮政编码:430015
走访委员情况说明
2022年7月15日,市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向梅惠委员汇报了“加强武汉长江新兴环境污染物监管的建议”的办理情况。梅惠委员对办理工作表示满意。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