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博彩

2015年武汉市环境状况公报

发布时间:2016-04-28 15:00 来源: 澳门金沙娱乐城
索 引 号: 731074791/2020-816871 分     类: 政务公开
发布机构: 金沙博彩 成文日期: 2016-04-28 15:00
文   号: 发布日期: 2016-04-28 15:00
效力状态: 有效

一、环境质量状况

2015年全市环境空气质量较2014年有所好转。地表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稳定达标。区域和道路声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

(一)环境空气质量

2015年武汉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192天,较2014年增加10天;优良率为52.6%,较2014年上升2.7个百分点。其中优33天、良159天、轻度污染124天、中度污染30天、重度污染16天、严重污染3天;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较2014年减少16天。 

 图1   全市环境空气质量国控监测点分布图

 

全年173个污染日中,首要污染物为细颗粒物(PM2.5)的有 113天,占65.3%;首要污染物为臭氧(O3)的有44天,占25.4%;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PM10)有11天,占6.4%;首要污染物为二氧化氮(NO2)的有4天,占2.3%;首要污染物为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O3)的有 1天,占0.6%。

图2   2015年173个污染日中武汉市城区首要污染物占比图

 

2015年城区6项污染物月均浓度呈季节性变化规律。臭氧月均浓度在夏季较高,春秋次之,冬季最低;其它5项污染物月均浓度在冬季最高,春秋次之,夏季最低。

 

图3   2015年城区6项污染物月均浓度变化图

2011~2015年城区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年均浓度基本保持稳定,细颗粒物、二氧化硫年均浓度有所下降,臭氧年均浓度略有上升,其中,细颗粒物和臭氧是2013年开始新增的监测项目。2013年受冬季区域性污染和大气扩散条件较差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可吸入颗粒物、细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一氧化碳等5项污染物年均浓度相对较高。

 

图4   20112015年城区6项污染物年均浓度变化图

1、细颗粒物(PM2.5

2015年武汉市PM2.5年均浓度为70微克/立方米,超过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1倍,较2014年下降14.6%。PM2.5日均浓度范围为11~280微克/立方米,达标率为66.0%。各国控监测点PM2.5年均浓度范围为64~76微克/立方米。

 
 

图5   2015年城区各国控监测点PM2.5年均浓度图

 

2、可吸入颗粒物(PM10

2015年武汉市PM10年均浓度为104微克/立方米,超过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0.49倍,较2014年下降8.0%。PM10日均浓度范围为12~282微克/立方米,达标率为81.8%。各国控监测点PM10年均浓度范围为92~110微克/立方米。

图6   2015年城区各国控监测点PM10年均浓度图

 

3、二氧化硫(SO2

2015年武汉市SO2年均浓度为18微克/立方米,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较2014年下降14.3%。SO2日均浓度范围为6~79微克/立方米,达标率为100%。各国控监测点SO2年均浓度范围为15~24微克/立方米。

 

图7   2015年城区各国控监测点SO2年均浓度

 

4、二氧化氮(NO2

2015年武汉市NO2年均浓度为52微克/立方米,超过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0.30倍,较2014年下降5.5%。NO2日均浓度范围为13~126微克/立方米,达标率为89.0%。各国控监测点NO2年均浓度范围为43~58微克/立方米。

图8   2015年城区各国控监测点NO2年均浓度

 5、臭氧(O3

2015年城区O3年均浓度为93微克/立方米,比2014年上升5.7%。O3日均浓度范围为6~238微克/立方米,达标率为84.3%。各国控监测点O3年均浓度范围为81~101微克/立方米。


 

图9   2015年全市各国控监测点O3年均浓度图

 

6、一氧化碳(CO)

2015年城区CO年均浓度为1.1毫克/立方米,与2014年持平。CO日均浓度范围为0.4~2.6毫克/立方米,达标率为100%。各国控监测点CO年均浓度范围为0.9~1.2毫克/立方米。

图10  2015年城区各国控监测点CO年均浓度图

 

7、降水

2015年全市降水pH年均值为5.81,比2014年上升0.36。全市酸雨(降水pH值小于5.6)样品检出频率为11.5%,比2014年下降了12.5%。近5年,酸雨污染状况呈现先变差后好转的趋势,2015年污染状况相对最轻。

图11  2011~2015年武汉市降水pH值和酸雨频率图

 

8、降尘

2015年全市降尘平均值为8.37吨/平方公里•月,比2014年下降0.90吨/平方公里•月;中心城区降尘平均值为8.75吨/平方公里•月;新城区降尘平均值为7.24吨/平方公里•月。近5年武汉市降尘污染总体呈下降趋势。

图12  2011~2015年武汉市降尘量图

(二)地表水环境质量

1、河流(港)水质

2015年全市11条主要河流(港)的29个监测断面中,10个断面达到Ⅱ类水质,9个断面达到Ⅲ类水质,4个断面达到Ⅳ类水质,4个断面达到Ⅴ类水质;2个断面劣于Ⅴ类水质。水质达到功能类别标准的断面有20个,占69.0%。主要污染物为氨氮、高锰酸盐指数等。

图13  2015年武汉市主要河流(港)断面水质类别比例图

 

2015年全市主要河流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的平均浓度分别为2.9mg/L和0.337mg/L,分别较2014年下降6.5%和24.3%。与2014年相比,水质优良(Ⅲ类及以上)的断面比例保持不变,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下降10.3%,河流整体水质有所好转。

近5年长江武汉段干流、汉江武汉段干流高锰酸盐指数浓度保持稳定,氨氮浓度有所下降(图14、图15);劣Ⅴ类断面显著减少(图16);综合污染指数呈下降趋势(图17),河流总体水质状况稳中趋好。

图14  2011年~2015年长江、汉江武汉段干流高锰酸盐指数浓度图

 

图15  2011年~2015年长江、汉江武汉段干流氨氮浓度图

 

图16 2011~2015年武汉市河流断面水质类别比例图

 

图17  2011~2015年武汉市河流综合污染指数图

 

2、湖泊水质

2015年全市166个湖泊中,西湖和道士湖不具备水质监测条件,未开展监测。开展水质监测的164个湖泊中,2个达到Ⅱ类水质,5个达到Ⅲ类水质,62个达到Ⅳ类水质,58个达到Ⅴ类水质,37个劣于Ⅴ类水质。与2014年相比,水质类别为Ⅲ类及以上的湖泊个数增加1个,水质类别为劣Ⅴ类的湖泊个数减少13个。按综合营养状态指数评价,17个湖泊为中营养状态,77个湖泊为轻度富营养状态,59个湖泊为中度富营养状态,11个湖泊为重度富营养状态。

 

图18  2015年武汉市湖泊水质类别和营养状态比例图

 

63个有功能类别的湖泊中,达到水质功能类别标准的有24个,占38.1%。主要超标污染物为总磷、氨氮、化学需氧量。

2015年全市湖泊的总磷、氨氮和化学需氧量平均浓度分别为0.133mg/L、0.751mg/L和25mg/L,与2014年相比总磷和氨氮分别下降11.9%和26.4%,化学需氧量保持稳定。近5年全市湖泊的总磷、氨氮和化学需氧量浓度以及综合污染指数均呈现下降趋势,全市湖泊总体水质状况有所改善。

 

图19  2011~2015年武汉市湖泊总磷、氨氮和化学需氧量浓度图

 

图20  2011年~2015年武汉市湖泊综合污染指数图

 

梁子湖

2015年梁子湖总体水质为Ⅱ类,营养状态为中营养,达到水环境功能区划标准。与2014年相比,梁子湖水质无明显变化。近5年梁子湖总体水质保持稳定,除2011年水质为Ⅲ类外,其余年份水质均为Ⅱ类。

东湖

2015年东湖总体水质为Ⅳ类,营养状态为轻度富营养,未达到水环境功能区标准,主要超标项目是总磷。与2014年相比,东湖总体水质无明显变化。近5年东湖主要污染物总磷浓度总体呈现下降趋势,水质总体状况稳中趋好。

 

3、集中式地表水饮用水源地水质

2015年10个城市集中式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和9个县级集中式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2011~2015年全市集中式地表水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稳定为100%。

 (三)声环境质量

2015年武汉市道路交通噪声为“较好”水平,区域噪声为“一般”水平,与历年相比基本保持稳定。

1、道路交通噪声

按照《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评价,2015年武汉市中心城区昼间道路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69.6分贝,比去年上升0.4分贝,道路交通噪声强度等级为二级,评价为“较好”。评价为好和较好水平(70分贝以下)的路段占全部监测干道总长度的61.2%,与2014年相比,下降0.7%。

 

图21  2015年武汉市中心城区道路交通噪声等级分布图

近5年武汉市中心城区道路交通噪声平均在69.3分贝左右,总体保持稳定。

  

图22  2011年~2015年武汉市中心城区道路交通噪声等效声级变化图

2、区域环境噪声

2015年武汉市建成区昼间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55.9分贝,较2014年上升了0.6分贝。建成区昼间区域环境噪声总体水平等级为三级,评价为“一般”。评价结果为好、较好和一般(60分贝以下)的网格覆盖面积为364平方公里,占网格总面积的80.7%。

图23  2015年武汉市区域环境噪声不同等级覆盖面积占比图

 

近5年武汉市区域环境噪声昼间时段平均在55.4分贝左右,总体保持稳定。

 

图24  2011-2015武汉市区域环境噪声级别构成图

 

二、污染物排放及处理

(一)废气

2015年,全市工业废气排放总量6011.05亿标立方米,较2014年增加2.35%;全市二氧化硫排放总量8.19万吨,较上年下降9.20%,其中工业排放7.50万吨,较2014年下降11.24%;全市氮氧化物排放总量12.10万吨,较2014年下降11.68%,其中工业排放量7.51万吨、机动车排放量4.41万吨,分别较2014年下降10.81%、14.20%;全市烟(粉)尘排放总量2.68万吨,较上年下降2.55%,其中工业有组织烟(粉)尘排放总量2.08万吨、机动车烟(粉)尘排放量0.47万吨,分别较2014年下降3.26%、4.08%。

截止到2015年底,全市重点污染源企业共安装工业废气处理设施1616台(套),其中脱硫设施86台(套)、脱硝设施27台(套)。

(二)废水

2015年,全市废水排放量9.24亿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1.55亿吨,生活污水7.69亿吨;全市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13.75万吨,较2014年下降1.65%,其中工业排放量1.40万吨、农业源排放量3.85万吨、生活源排放量8.13万吨,较2014年分别下降6.04%、0.77%、1.57%;全市氨氮排放总量为1.659万吨,较上年下降1.25%;其中工业排放量0.138万吨、农业源排放量0.329万吨、生活源排放量1.167万吨,较2014年分别下降0.72%、3.24%、0.27%。

截止到2015年底,全市重点污染源企业共安装工业废水处理设施351台(套),年处理工业废水10.66亿吨;全市运行的城镇污水处理厂26座,年处理污水约7.91亿吨。

(三)工业固体废物

2015年,全市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1334.23万吨,综合利用量1324.05万吨(含综合利用往年贮存量66.04万吨),处置量49.23万吨(含处置往年贮存量0.24万吨),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处置利用率97.96%。

全市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31.48万吨,综合利用量6.34万吨(含综合利用往年贮存量42.5吨),处置量24.36万吨(含处置往年贮存量0.14万吨),贮存量0.92万吨,工业危险废物综合处置利用率97.08%。

【 打印 】 【 扫一扫 】
【 收藏 】
文件下载: 28150025xr7u.rar
U020200424465112922369.jpg
U020200424465113499341.jpg
U020200424465113957583.jpg
U020200424465114852322.jpg
U020200424465115295635.jpg
U020200424465133314124.jpg
U020200424465133782507.jpg
U020200424465134762284.jpg
U020200424465135390353.jpg
U020200424465135841318.jpg
U020200424465156899483.jpg
U020200424465157443882.jpg
U020200424465158554546.jpg
U020200424465158977556.jpg
U020200424465168805711.jpg
U020200424465169566563.jpg
U020200424465172193536.jpg
U020200424465175710809.jpg
U020200424465182212128.jpg
U020200424465185665720.jpg
U020200424465188558027.jpg
U020200424465191132512.jpg
U020200424465192660371.jpg
U020200424465195787606.jpg
皇冠体育 AG真人 Ladbrokes立博官网 IM体育 足球外围平台 足球外围平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