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徒结对,一场薪火相传的“双向奔赴”
——武汉市按下生态环境领域干部素质提升“加速键”
局系统导师结对仪式活动现场。
高温下执法人员奔赴监管企业一线。
2025年专业能力提升计划现代化监测体系研究方向“打擂比武”活动现场。
加快推动“三个优势转化”、重塑新时代武汉之“重”、在支点建设中当好龙头走在前列,需要一支堪当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今年以来,作为武汉市实施干部专业能力提升专项计划的八个单位之一, 金沙博彩将进一步优化传帮带制度,作为干部素质提升年的关键抓手。确定脱产培训、在岗实训、评估问效人才培养三步走策略,着力构建“1234567”落实体系,优化以老带新,师徒结对的导师制,锻造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作风扎实和业务能力突出的硬核铁军,为支点建设注入更强大的澎湃动能。
安排经验丰富、表现突出的领导干部、高级职称干部与本单位近三年新招录(聘)人员结对196对次,迅速适应工作环境。组建8个兴趣小组结对199对次,围绕重难点工作攻坚克难。18名导师学员因表现突出分别调任市局机关、提任领导岗位或晋升职务职级。截至目前,这一模式助推多项武汉绿色探索取得突破。
锤炼“铁肩膀” 争当“排头兵”
“一人一档”,人事部门分类分级建立年轻干部在导师带领下的动态管理成长清单库,578本培养手册记得密密麻麻,169篇调研成果书写着一年来收获的点点滴滴。
“大半年下来,在导师指导下,我实现了自身的快速成长,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已经从‘门外汉’变成‘问不倒’。”近期,一名武汉生态环境执法干部自豪地说。
2025年,该局着眼长远,“量体裁衣”,安排政治素质过硬的导师传帮带,为青年干部队伍政治觉悟、大局观念、履职能力与责任担当的全面跃升按下“加速键”。学员们在大学习、大研讨、大比拼中进一步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本领。
一场直击灵魂的“思想练兵”如火如荼展开。全市生态环境系统掀起30多场专题学习热潮,导师一对一带领学员们在大局中思考,汲取丰富营养,深刻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战略意义,吃透省委新春第一会和武汉市委、市政府关于将把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绿色发展优势的精神内核。科技中心导师在关键节点把关,从研究大政方针、政策文件、收集资料数据、分析实施等全程参与。提出问题引导思考,学员们褪去青涩,不断升华政治素养和责任意识,已独立完成“十五五”部分生态规划章节编制。
“导师精心搭建立体化培养架构,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帮助我将理论学习成果融入生态环境宣传工作实践,观大势谋大事,以信念铸魂。”宣教中心新人陈侣蓉坦言正在脱胎换骨。该中心启动青蓝结对后,主要负责人鄢祖海主动担任陈侣蓉的帮扶导师,在重大主题宣传中,刮起头脑风暴,一月一策划,一季度一特训,开展交流研讨近10场,形成3篇质量过硬的调研报告。获评武汉市直机关“结对共建·共同缔造”优秀案例。
在江岸区分局,有15年工作经验的业务骨干陈军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日常带教。在长江入河排污口整治攻坚期间,他带着初出茅庐的叶贝实地走访每一个排污口,一边讲解《水污染防治法》的实操要点,一边分享自己参与长江大保护的亲身经历。这种“理论+实践+情怀”的教学模式,让叶贝迅速建立起“守护一江碧水”的职业使命感,“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在心中落地生根。
皮肤黑了,但心更热了,少了“书生气”,增加了“泥土味”。这群活跃在基层的90后优秀年轻干部吮吸养分,在淬炼中成长,争当“走在前列、建功支点”的“排头兵”。
锤炼“铁肩膀” 争当“排头兵”
加快建成支点,需要党员干部胸怀知重担当的精神。
一组数据显示,武汉在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中,在重点区域、重点领域、关键指标上实现新突破,这离不开导师言传身教。在锤炼硬作风上,他们鼓励青年学员敢于与好的比、与快的赛、与强的竞,俯下身子,磨炼意志,在拉升标杆中突破,在敢闯敢拼中善作善成。
“实在太烫了!户外42℃。”7月31日11时,武汉钢电股份有限公司的巨型烟囱一侧,各式管道不断透出热浪,就连安装在烟囱上的铁梯扶手都如同烙铁。
“高烤”下, 金沙博彩的执法铁军却赶往一线检查环保设备运行,防止出现泄漏事故。有好几对是导师身先士卒带领学员最先奔赴。
大街小巷,工厂车间,田间地头,一个个奔忙的身影闪耀。青山分局的导师李铂和清华大学选聘生龙婧菲结对子,一步一个脚印,网格式覆盖,“深度参与企业减排项目谋划与实施,为企业纾忧解难争取资金支持”,对青山区空气质量改善在全省排名位次前移起到积极提升作用。
东湖风景区分局汪祺,拜挂职的水环境治理专家孙聪为师,两人不厌其烦,搭起桥梁,构建大东湖流域测管大数据周共享联动机制,小水体精准检测体系成势见效。
将关键吃劲岗位作为培养锻炼的主阵地,鼓励青年干部多捧“烫手山芋”,是这次导师制培养的硬核。“他陪我反复演练,每次都扮演难缠的角色,给我出难题,引导我在压力下快速找到执法突破口。” 王威,来自执法支队。作为一名退伍军人,面对专业门槛高、知识体系复杂的巨大挑战,深感吃力。关键时刻,支队副队长尹淙泉主动与他结对子,倾囊相授。
在尹队长手把手的指导下,王威在干中学,学中思,思中研,磨砺作风,在比拼中提升真本领,不仅获得全省生态环境执法大练兵技能比武个人第一名,而且敢于较真碰硬,向环境违法行为亮剑。仅今年就参与查办生态环境领域违法案件10余件,推动解决了一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获得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武汉市优秀共产党员、生态环境部执法大练兵表现突出个人等荣誉称号。
锤炼强本领 晾晒比学锻能力
如何用更高定位、更高标准、更高要求提升队伍现代化专业能力,是摆在生态环境部门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金沙博彩在导师培养制中,晾晒比学,把“执法大练兵”“监测大比武”作为练兵场,演练战术、比拼技能。引导青年干部在火热实践中练就现代化环境执法的真本领硬功夫。
“给学员挑选的都是难啃的实战硬骨头。”武汉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支队副支队长张平,围绕建立现代化监测体系研究方向,带领朱润梁等学员,在学践融贯中淬炼生态环境监测数智化专业能力。
在鲁湖练无人船走航监测,在府河做生物预警实训,亲手操作设备排查污染隐患。张平带着学员用一个半月走遍13个区站,先后参与“蓝天卫士”平台建设,开发“一点一策”污染排查模块,用“交叉执法+无人机巡查”锤炼复杂场景处置能力。朱家河口水质异常时,张平指导学员们带着无人船、无人机奔赴现场,3小时就锁定污染源。他们把先进经验转化为武汉“三监联动”机制升级方案,完成21批资质扩项,拿下784项CMA资质,基层监测从“力不从心”变“底气十足”。学员也在这个过程中获评局“年度标兵”,从“会监测”真正成长为“善监测”的行家。
生态环境监控中心深耕细作,充分运用导师制着力培养复合型技术骨干,近两年技术团队受邀为国家环境标准样品研究所开展“氨氮分析监测技术”“质量保证和控制方法”等多个专题报告,在全国生态环境系统率先通过新污染物环境监测实验室能力验证(全国20余家)。
生态环境安全中心组建“专业能力提升导师+优秀年轻干部”双强培训团队,建立“政产学研”合作联盟,攻关10余项课题,开展7项环境安全领域标准研制,取得市级CMA资质“零的突破”,打造核与辐射环境安全应急联合基地,实现信访“AI智能派件+热点预警”。
在汉阳分局,首批导师制学员张殿君对人工智能技术抱有极大兴趣。导师罗秋指导其了解无人船采样系统、AI水质预警终端等设备性能,并安排其与相关技术专家交流。张殿君自主研发了一套环境监测AI智能软件平台,利用信息提取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技术,自动抓取采样。提前10天预测部分环境指标异常,部分报告生成时间由原来的6小时变为5分钟。获得国家专利证书。
随着“干部素质提升年”工作走深走实,一批批青年优秀党员干部如破土劲竹般拔节生长,在生态环境保护前沿阵地显担当、提效能、当先锋。在各类专业赛事中,学员们获团体奖6个、个人奖25个,摘下全省生态环境系统三连冠。
来源:湖北日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