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既是武汉市的底色
也是城市增彩的靓色
围绕“净、平、明、绿、美、齐、优”七大提升行动,全市生态环境系统上下一心,市生态环境局和15个地方分局迅速行动,以“蓝天碧水净土”三大污染防治攻坚战为核心,以环保督察问题整改为抓手,履职担当、主动作为,精心部署,精准施策,提升城市生态活力,建设精致武汉。
硚口区土壤修复现场。
环境安全篇
江汉区
天天打卡“医废通”
6月5日,市生态环境局江汉区分局监管人员一上班就点开手机上的“医废通”App,照例查看全区的医疗废物“动向”,从社区服务中心到各大医院的39个医疗机构产生的医疗废物产生量、转运量、去向、库存量等数据。系统显示,当天,全区医疗机构共产生医废449桶,安全转运459桶,库存量45桶。医废处置及时,操作规范,确保在安全规范之内。
一年多来,“医废通”已经成为全市环境监管人员天天必打的“卡”——快速掌握情况、迅速研判、协调运力,实现医疗废物全过程一体化监管,助力疫情防控和生态环境安全。
诞生于疫情期间的“医废通”App,已经升级6代,覆盖全市500余家医疗机构,从应急处置已经转为常态化的科学监管手段,为精准防污治污发挥重要作用。
硚口区
加速土壤修复
6月7日,烈日当空,市生态环境局硚口区分局监管人员来到原无机盐厂修复现场,与现场施工人员一起商议,如何提高土地治理修复的速度。
硚口区是著名的老工业区,产业转型过程中,治理、修复土壤污染,让土地重焕新机是关键的一步。在先行启动的1135片区修复中,硚口区先行先试,创新方法,成功修复了一期原力诺化学厂的土地,取得良好的社会成效和生态效益。
市、区生态环境局将此项目列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典型,加速修复,提升周边生态环境,提升群众满意度,打造生态美丽滨江硚口。
青山区
固废处置精益求精
6月2日,市生态环境局青山区分局工作人员来到金资公司现场查看固废处置工作,要求处置人员从严从细打理,确保流程规范,不放过点滴污染物。
上个月,金资公司获批成为全市固废处置中心,这是全市第4个固废处置中心。金资公司厂区曾经是复垦园区用于堆放武钢产生的工业废渣,经过20多年的持续整治,叩石垦壤、培土植树,如今变身为“花园式工厂”,曾获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全球500佳”提名奖、全国绿化模范单位,成为城市钢厂“蜕变转型”的典范。
在这里,一批作废的油漆桶正在进行无害化处理,通过采取新型物理处置工艺,能够有效减少挥发性有机物排放。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