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评审批是建设项目启动的重要环节。2个多月来,武汉市正在开展环评审批正面清单服务,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全面实行“不见面审批”,为数十个项目完成了环评审批,全力帮助企业复工复产。
环评审批正面清单进一步优化了审批的流程。
对10大类30个小类的环评登记表项目实行豁免,即不再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相关项目可以直接填报排污许可登记表。主要涉及社会事业与服务业等。
对17大类44小类行业项目实行环评报告书或报告表的告知承诺制审批。建设单位在开工建设前,提交相关申报材料,并作出环保承诺。环评审批部门不再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开展实质性审查,不作受理公示、批前公示,可当场出具审批意见并同步在官方网站公开相关信息。主要涉及包括工程建设、社会事业与服务业、制造业、畜牧业、交通运输业等多个领域。
其中,对疫情防控急需的医疗卫生、物资生产、研究试验等三类建设项目,可以分情形豁免环评手续,实施环评告知承诺制,或先开工后补办手续。
正面清单实行时间原则上截至2020年9月,根据实际情况可延长。
为全面落实环评审批正面清单服务,全市将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主要做法有以下几点:
落实“三个一批”——严格落实豁免一批、告知承诺一批和优化服务一批“三个一批”。
全面实行“不见面审批”。充分发挥“互联网+政务服务”作用,利用“湖北政务服务网”等在线审批监管平台,指导建设单位线上办理,最大限度实现“不跑腿”。
做好事中事后监管服务。切实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形成管理闭环,落实环保的相关措施,对建设单位不落实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承诺弄虚作假、建设项目严重违法、依法应不予批准或者环评文件编制有严重质量问题的,应当及时督促整改,情节严重的可以依法撤销行政审批决定,相关后果由项目建设单位自行承担。
近一段时间以来,市区生态环境部门对火神山医院等43个涉及疫情防控的医疗卫生和物资生产项目实施了环评豁免或者先开工后补办的措施,开通“绿色通道”,加速项目建设。同时,主动梳理、指导今年拟开工的重点工程项目,提前完善环评审批手续,武汉市轨道交通11号线三期武昌段首开段、临空港污水处理厂等5个重大项目完成审批,另有一批项目即将获得环评批复。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